当代画家作品赏析组员:成丹卉,周玉翠,赵怡潘玉良1895-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她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花园的第一人。她一生最大的荣誉是在1959年9月,巴黎大学把它设置的多尔烈奖,给了这位中国女子。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塞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他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调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潘玉良一生传奇色彩浓郁,电影《画魂》才让她渐渐又浮现在大众的眼前。从小妾到画家,辛酸与励志才为这世间打造了以为如此出色的人物。自画像许多人也许不屑于她的身份,但是她的才华,内心的高傲与贞洁,无一不让人折服。郁金香持玫瑰花的女人花与扑克油画特点: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她与别的西画家所不同的是,对各种美术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诣很深:风景、人物、静物、雕塑、版画、国画,无所不精,传统写实、近代印象派和现代画派乃至于倾向中国风的中西融合……都大胆探索、游刃有余,有出色的表现。其中印象派技术和东方艺术情调是她绘画演变的两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艺术发展的轨迹。聊天白丁香长69cm宽55cm潘玉良尝试用中国的毛笔、墨彩在宣纸上作画。因为潘玉良在巴黎,而在巴黎想要取得宣纸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便画在了水彩纸上。这幅画用中国笔墨所作花卉,在背景处理上,突破传统的布白章法,用交错色叠的短线加上渲染,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使白丁香越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画面是一簇长短不一、垂垂不胜负荷的白丁香,插在带有图案花纹的花瓶中。她的画流利明快,用色彩浅深参差,一眼望去,画上的色彩投影,无形里传递,给予人心里的轻盈快乐。《野菊与线装书》长44cm宽54cm画面主体描绘桌上花瓶里的一束菊花,右侧画面有潘玉良常看的中式函套线装旧书和一个烟斗,左边绘有碟盘、火柴,前置香烟等物。潘赞化和潘玉良早年寓居上海时即喜种植白菊花,白菊花对潘玉良客居欧洲后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无论她在上海或各种旅游异国的四十载,都常以白菊花作为创作描绘的对象,借景抒怀,以示洁身自好和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阎平画家闫平,女,1956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9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83年毕业留校。1989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创作研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主持。作为当代中国画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女画家,她认为一个艺术家最有感觉的东西,正是她最为敏感的东西,阎平的作品是以一种自我情感为精神的表现。架上绘画、造型和色彩就是她的基本要素,而绘画题材则是她从生活中萃取的最普遍的体现。阎平以女性和母亲的角度演绎出的一系列《母与子》的油画作品最为人津津乐道,在她那大度自信的笔触间深深地透露着女性的温柔和母亲的慈爱,感性而令人动容。母与子在《母与子》系列画面中,闫平用看似随意的大笔触书写,强调了画面的整体质感。“画画如果太细密的话,是不行的。就像一个母亲只有细密是无法养大孩子的,她必须特别坚强。所以,我必须有一个理性的框架,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方式,表现母亲的无所不能。一定让我的画面框架不倒,同时又有细密的对话,这对话靠的是我对色彩的叙述。”母与子“画颜色的时候,要说透,要有系列色。用系列色组成叙述,这样人们就会理解你叙述的情绪。”她利用宝蓝、粉红、金黄、翠绿作为整个系列的色彩基调,颜色在重叠堆积中富于节奏变化,她在用画笔诉说着牵肠挂肚的情愫。“女人在一生当中,她的内心就像一片最初荒芜但丰腴的大草地,开垦哪一段,哪一段就疯长。母性那一段被开垦的时候,母性就会旺盛生长。那就是我的一个创作高潮阶段。”她正是用这丰腴大地中生长的母性,养育着她的艺术世界和生命的奇迹。母与子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省锦州市,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上学、画画、教书,刘小东的生活简单而丰富,生活中的刘小东自认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认为艺术应该是现实主义,他始终对现实抱以敬意。组画《三峡大移民》长200cm宽800cm背景:作者去三峡旅游,那时三峡大坝已经在建设中,目睹正在搬迁的三峡县城,在大山大水深远的空间中,一片又一片的废墟,一个又一个荒废的山头,自称对景观十分敏感的作者感动了。以奉节为背景,结合北京某工地几个男子在风沙中扛一根钢筋前行的场景创作了8米长卷《三峡大移民》,引起轰动。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画中有两个人戴着口罩,这是因为作品创作的时期正值“非典”,见证了画家对那段历史的记录。同时,作者在这件作品中运用了自下而上的新画法,这是因为三峡的雨很难表现,他没有直接用画笔描绘,而是在画的最上端让颜料自然流下来,形成雨水飞洒的效果。组画《三峡大移民》长200cm宽800cm“三峡大移民”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这个看法如同围绕着三峡所发生的一切不幸的历史史实、被移走的人群、被拆迁的村落和发生在三峡的家庭、个人的故事、意识形态之争、历史之变一样地确凿和无奈、一样地诡异和荒诞、支离破碎、无恩无怨。一草一木、一禽一兽、一砖一瓦,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最令人难忘的画面,呈现出一个国家的伤口和一个艺术家的无言的立场。三峡新移民长1000cm宽300cm《三峡新移民》是一幅鸿幅巨制,描摹了正在施工的三峡工地、即将消失的村庄、爆破的废墟以及心态复杂的移民。局部布里奇特·路易斯·赖利(BridgetLouiseRiley1931—),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英国女画家。她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欧普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欧普艺术”的创始人之一。关于欧普艺术欧普(OPArt)艺术,又被称作“视幻艺术”。这种艺术主要借助线、形、色的特殊排列引起人们的视错觉,从而使静止的画面产生眩目流动的动感效果。利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与观者的视觉感知作用紧密联系的一种抽象艺术。在赖利的作品中,线条和色彩都表现为一种线条律动的美感,她认为反复是一种扩大器,可以增强这种律动的能量。赖利的作品是律动的视觉魔术。她不仅自得其乐的设计着作品,更在其中注入了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作品多以抽象的几何形及渐变的明暗和色彩不同组合,造成观赏者视觉上的错觉或幻觉效果。无论是想象的延续,还是存在的延续;无论是看得见的线条还是看不见的线条,从根本上说还是属于构成艺术。这充分说明欧普艺术的源泉还是德国的包豪斯。但是,赖利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赋予了新的内容,延续并深化了这种构成。Thanksfor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