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解读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王乔翰教授:•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国际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室内设计专业》专家•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智能委员会专家•全国一、二级建造师装饰装修专业专家•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专家•我国装饰装修工艺高技派创始人•国际建筑协会(ICU.中国)设计委员会常务理事.专家•上海市教委装备部专业专家第一部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点第二部分建筑业“十二五”产业政策要点第三部分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2006年~2010年的五年规划,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把计划改成规划是有讲究的:从基本意义上看,“规划”也就是“计划”,是比计划要长远的“计划”,“规划”侧重于长远,“计划”侧重于短期,它们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性行为。但“规划”的实际性、可操作性以及效应性更强。也就是说规划是要实际情况和主要矛盾,给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安排,即在合理确定目标后,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在今后应该落实的哪些主要任务,要分门别类地一条一条列出来。“十二五”规划经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周期是从2011年到2015年。“规划”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2006年~2010年“十一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和10.3%。(实际增长率)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一)宏观经济背景“十一五”时期,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持续保持在25%左右,维持历史高位,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二)建设规模及成就重大工程建设成就。“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全球瞩目的重大工程。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北京奥运会工程、上海世博会工程、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新北京南站、京津城际铁路,以及已开工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京沪高速铁路等。产业规模增长。“十一五”期间,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至2009年,建筑业增加值已大大超过了《建筑市场“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规划目标的上限值19928.4亿元。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全国建筑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8亿元,增长24%;完成竣工产值52981亿元,比上年增加5715亿元,增长1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0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2亿平方米,增长19%;签订合同总额为169074亿元,比上年增加35545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3422亿元,同比增长25.9%。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6.6%。到2010年底,共有建筑企业70061个,从业人数为4043.37万人,约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5%。全国建筑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05883元/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天津,其次是上海,分别为368151元/人和346105元/人。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地区仍然是江苏、浙江、山东、北京,这4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6.6%。上海由2009年排名第五变为第八,这与2010年世博工程完工,世博会期间本市建设工程基本停工有关。(三)重要变化和进步“十一五”时期,我国居民住宅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完成近百亿平方米巨量住宅建设的同时,住宅的功能、节能、智能、环境、质量、工业化建造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企业融资能力实现历史突破。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建筑业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的状况,进入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时期。企业经营结构实现战略转变。“十一五”时期,大型建筑业企业的经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大型企业普遍实现了多领域的综合承包,大大增强了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二是企业积极拓展经营领域和盈利空间,盈利能力大大增强。三是企业围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开展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强化技术、资金、机制、功能、市场营销等关键竞争要素,企业做大做强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之间还注重加强战略协作,共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技术进步及节能减排部署展开。(四)重要法规政策“十一五”期间,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系列围护市场公平交易、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节能监管的法规政策相继出台。1、建筑市场监管法规政策举措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建设。“十一五”时期,修订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此外,2006年以来,行业主管部分在资质管理方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健全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注册建造师执业管理办法》(试行)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大力推进市场机制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发布、信息共享”的工作思路。《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和《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出台,公布了175条不良行为认定标准,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统一化、制度化、规范化。2008年1月,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正式开通启用。加强建筑设计招投标管理。出台《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保证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方案的适用、经济和美观,强调设计招投标的目的是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同时,要求在方案评选中加强节能、节材、节地和环保内容的审查,并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启动。2009年《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制定工作全面展开,促使实现建筑市场的公平交易。2、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法规政策举措“十一五”期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法规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队伍建设。3、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法规政策出台《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五)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发展模式整个行业利润水平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2、生产方式施工中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仍然大量存在,机械化、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低,围绕最终建筑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包括勘察、设计、施工、采购等组织融合度低,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建筑产品不均衡、不稳定,建筑产品功能品质提升潜力巨大,安全事故的威胁长期难以消除。3、产业素质高端人才不足,职业化水平低,技术素质不高,企业的对外合作、要素组织能力、资本市场运作能力、投资建设一体化能力、设计施工一体化能力、重大工程技术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市场行为不规范现象,包括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还较多发生,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高资质企业实际施工能力弱化,中、小、精、专企业发展不充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4、可持续发展5、发展环境第一部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点(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着力点,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行业发展指导,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2、基本原则(五大原则)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强政府对建筑市场秩序、质量安全的监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坚持行业科技进步与规模增长相结合。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逐步改变建筑业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注重提高队伍人员素质,提升建筑业的科技、管理、标准化水平,使行业科技进步与产业规模同步发展。坚持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发展相结合。适应国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展需要,引导企业合理调整经营布局和业务结构,拓展国内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支撑引导作用和工程设计咨询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坚持深化改革与稳定发展相结合。继续推进国有大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的改制重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完善工程建设法规制度,健全市场机制,保障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业稳定发展。3、发展目标(六大目标)至“十二五”期末,努力实现如下目标:(1)产业规模目标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20%以上。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2)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基本实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健全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强劳务人员培训考核,提高劳务人员技能和标准化意识,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调整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大型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询设计公司。(3)技术进步目标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大型骨干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其他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0.5%。特级及一级建筑施工企业,甲级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局域网及管理信息平台。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实现施工项目网络实时监控的比例达到60%以上。大型骨干工程设计企业基本建立协同设计、三维设计的设计集成系统,大型骨干勘察企业建立三维地层信息系统。(4)建筑节能目标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5)建筑市场监管目标建筑市场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制度基本健全;工程担保、保险制度逐步推行;个人注册执业制度进一步推进;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完善;有效的行政执法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6)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