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莫泊桑THEDIAMONDNECKLACEGuydeMaupassant•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俄)契诃夫:•《套中人》、《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美)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莫泊桑1850年出生在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的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300多篇,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他大多数的传世佳品是在1880——1890年这十年间创作的。在这期间,他曾经自我调侃道:我像流星一样划进文坛。但是毫无疑问,这颗流星是文坛最闪耀的一颗。而他自己的人生也如流星般短暂,1893年7月6日与世长辞,年仅43岁。代表作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写作背景:《项链》写于1884年,原题《首饰》。19世纪末,法国社会正处于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腐败,社会道德沦丧。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骄奢淫逸、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上流社会奢华而糜烂生活气息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同阶层的人都企图跻身上流社会,梦想过上贵族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地位。19世纪80年代法国,晚宴的场景。黯()淡惊骇()契()约誊()写寒伧()打盹()衣褶()自惭形秽()佳肴()面面相觑()亲昵()赝()品粗陋()惆怅()债券()请柬()ànhàiqìténgchendǔnzhěhuìyáoqùnìyànlòuchàngquànjiǎn熟练掌握通过阅读,小说主要讲了什么?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一个一心追求高雅奢华生活、企图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为了参加一次舞会借了好友的一条项链,结果不慎丢失,从而跌进了穷苦的深渊(四处借钱买了一条相似的项链还给好友,自己却和丈夫整整用了十年困苦生活来偿还债务)。故事的结尾戏剧化的才得知自己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项链原来是假的。项链(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借项链)(丢项链)线索:项链段落划分序幕:第一部分:开头——“她常常整日的哭好几天”开端:借项链:第二部分:“然而,有一天傍晚”——“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发展:丢项链:第三部分:“夜会的日子到了”——“她照他说的写了封信”赔项链:第四部分:“过了一个星期”——“也可以成全你”高潮,结尾:识项链:第五部分“有一个星期天”——最后生于小职员之家只好嫁给小书记住宅寒伧墙壁暗淡家具破旧衣料粗陋女仆便宜桌布三天没洗喝一般的肉汤平庸黯淡痛苦苦恼伤心悔恨失望困苦高雅奢华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差距悬殊现实矛盾梦想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厅“精美的筵席,发亮的银餐具和挂在四壁的壁毯”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的翅膀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挑项链”这一情节,玛蒂尔德有三个心理变化第一处心理变化:激动、神往“发现”、“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发抖”、“出神”第二处心理变化:焦虑不安“迟疑而焦急”第三处心理变化:极度欢喜、兴奋“跳起来”、“搂住”、“狂热的亲”、“跑了”在丢项链的前后,出现了两次“什么也不想”,这两句话的意义。第一次:“什么都不想了”,这是写在晚宴上获得的成功致使沉迷其中的无法自拔,表示她幸福满足到了极点。第二次:“什么也不想”,描写她丢失项链后的恐慌致使她的脑子一团糟,无法思考,表明她的狼狈和痛苦。思考:1.“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最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她昔日的虚荣心到底有没有改变呢?改变了,再次想起自己当年在舞会上的光彩照人,更多的是一种对年轻时美好往事的追忆。十年之后,虚荣心已经不再是玛蒂尔德性格的主导因素,或许还是有些残存,但更多的是她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追忆,此时的玛蒂尔德已经没有了与她出境不相符的想法或梦想了,变成一个充实而坚韧的成熟女性。2.“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什么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1)决定玛蒂尔德命运的,表面看是一件小事,实际这是她的性格使然。(2)作者对人生变化无常、细小事物决定人命运的宿命论观点。丢项链到底是败坏了玛蒂尔德呢,还是成全了她?所谓“败坏”,是说主人公热切提升物质和精神的生活层次以及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希望彻底破灭;所谓“成全”,则是说苦难的生活是主人公这样的小人物显示出可贵的人的尊严,她人性中的美经过凄风苦雨的催化开放的格外璀璨夺目。由此可见,丢项链极败坏了玛蒂尔德,又成全了玛蒂尔德,更多的是成全了她。辞退了女仆人迁移住房租赁小阁楼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节省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胡乱的挽着头发高声大气的说着话玛蒂尔德的变化面庞好,娇艳,有风韵有仆人有住室耽于痛苦溺于幻想爱慕虚荣想入非非勇于面对现实自己劳作,坚忍,吃苦诚实守信,恪守道义、做人的准则,勇于担当玛蒂尔德悲剧形成的原因1.个人性格因素:极度膨胀而又无法正确排泄的虚荣心。2.社会因素:当时的法国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和追求享乐的生活氛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悲剧从来都不是单面形成的,它总是有其社会原因和主观原因。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强烈的虚荣心坚强而勇敢诚实守信自尊自强热爱生活多层次的主题1.社会批判这是作品现实主义的性质决定的。批判当时法国政治腐败,社会道德沦丧和追求享乐追求虚荣的恶劣社会风气。2.人性真善美玛蒂尔德的的幻想——挫败——坚持三部曲,体现了人性的坚持和扭曲,人的尊严和弱点。3.命运变幻无常作者发自肺腑地感慨:“人生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既饱含对玛蒂尔德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也道出主旨:人生变幻无常,难以把握。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突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出人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合情合理。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故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项链》也是“欧·亨利式结尾”作品假项链:三处巧妙的暗示1.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相当大方3.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首饰2.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精巧的构思项链可能是假的1、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五千法郎,过上了浪漫幸福的生活。2、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整天念叨着:项链,假的!项链,假的!从此,她的身影出现在精神病院里。3、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最后不得不诉诸法律,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大战。4、玛蒂尔德取回了那挂付出了她十年心血的项链,拿到珠宝店去换钱,可对方却告诉她:“这串项链是假的,至多值300法郎!交流故事新编莫泊桑短篇的主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小说风格1、以小见大,概括生活本质。2、精巧奇特的构思布局,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3、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4、精彩生动的人物语言。莫泊桑创作谈小说家不应辩解,也不应饶舌和说教。只有情节和人物才是应当着墨之处。另外,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莫泊桑随笔选》P88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