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恩大学政治理论课谈谈你所知道和理解的马克思主义?1,马列主义一词的由来•马克思主义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为了肯定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提法。•“列宁主义”开始是由孟什维克首领马尔托夫在1903年开始使用。•1924年1月列宁病危,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决议中提出:“在我们所有组织中成立列宁主义研究小组”。1月21日列宁病故,俄共布中央在发表的《告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书》中正式提出“列宁主义”。•列宁谢世后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合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可能有同学会问:我们干嘛要学这个“思想”,那个“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最初、最低阶段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理想社会封建社会“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恩格斯伟人的解释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有大批刻苦励志“人”,尤其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书内容基本结构单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第一、二章。单元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第三、四章单元三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第五、六、七章单元四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第八、九、十、十一章单元五国家统一与外交:第十二、十三章单元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第十四、十五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观点:初步回答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列宁主义:列宁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革命使之俄国化的成果。结论之一:社会主义革命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爆发(联系于普遍真理的俄国特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实际上,从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开始,首先就面临一个中国化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欧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外来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现实状况等都与欧洲大不相同,因此,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如果不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根本不可能在中国取得胜利。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俄国十月革命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者创立者但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上则经历了一个过程。李大钊陈独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不能仅仅研究其学说,还须将其学说实际去活动,干社会的革命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早期共产党人的思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930年,毛泽东在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15页。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毛泽东指出:“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如此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把它作为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立刻引起了全党的高度重视。六届六中全会部分代表。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作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批判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有力武器,但马克思主义是指南而不是教条,它不会为各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现成的答案。中国革命和建设也是如此。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领袖人物的有关论述列宁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领袖人物的有关论述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领袖人物的有关论述邓小平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领袖人物的有关论述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左”倾路线:指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至九二八年四月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用命令主义的方法企图靠少数人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地方起义),一九三O年六月至九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组织城市暴动和红军进攻大城市的冒险计划)和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4年之久,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党在白区的组织几乎丧失了100%,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9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1933年9月末旬,共产国际给中央苏区派来了一名军事顾问,他是德国人,时年34岁,原名奥托·布劳恩,来到中国后改名李德,意即“德国人李。”李德轻而易举地爬上了中共中央的权力顶峰,成了红军实际上的总司令,俨然以“钦差大臣”自居。他的一整套极其冒险的军事路线殃及党和红军:1934年11月25日红军抢渡湘江。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战役成为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科学内涵和要求是: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第二,用中国的语言和风格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第三,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开始的,又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而发展的。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80多年历程中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并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革命(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3)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