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分析1.学习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升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学习疲劳、考试焦虑、厌学、学习困难等问题。(1)学习焦虑。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具有焦虑,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对学习感到焦虑,面对老师、家长的期望,他们产生更重的心理压力,害怕每次考试的失败。如果没正确认识这失误会导致他们的学习越来越差。(2)学习疲劳。有些学生提到学习或看书就提不起精神,心情烦躁,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压力过大状态,极易产生学习疲劳问题。(3)考试焦虑。适度的焦虑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但是过度的焦虑学生会紧张、心跳加速、思想混乱,这导致考试失利,成绩远低于正常水平,这不利于学生发展。(4)厌学。他们没有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感到极度疲惫,去到学校会感到不适,这由老师的重视程度或成绩引起的。(5)学习困难。特别对后进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不够灵活、计算能力差、不善于观察、智商偏低,他们往往付出很大努力,但结果总不如人意,成绩往往提不上去。2、人际关系问题。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为中心或不善于交流等阻碍着他们的人际关系。(1)与同学的关系问题。学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认可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会感到孤独或抑郁,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但又无从下手。(2)与老师的关系问题。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双方都产生不良影响。(3)与异性的关系问题。处在青春期的他们产生对异性的渴望,但又没有正确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3、家庭关系问题。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处理好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之感、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等这些关系问题,孩子的身心也得到很好的发展。(1)与父母关系紧张。尤其对中学生而言,现阶段的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状态,他们对独立有初步意识,开始想摆脱父母的监管,但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使他们对父母有叛逆心理,烦恼父母的唠叨,事事与父母对抗。(2)对父母有内疚之感。一些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特别是贫穷的家庭更希望孩子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有些孩子尽管学习非常刻苦,但成绩一直不理想,由此他们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的艰辛付出,不敢面对父母。(3)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逐渐增高,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会产生各种不良影响,缺乏父爱或母爱都会使孩子有心理偏差,时常郁郁寡言,对别人缺乏信任。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面对中小学生种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事不延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以达到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目的,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心理健康课程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会占用这课程或学生会在此课程做其他事情,教师心理学知识缺乏及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等,这都会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进行。首先老师和学生要重新端正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对中小学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重新认识心理知识,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中小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例如学会微笑;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释放渠道。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情绪过于强烈时,个体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例如,愤怒时,可采取问题解决策略;悲伤时,可采取寻求帮助策略;伤感时,可采取回避的策略;而忽视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表情可以降低快乐感受。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朋友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宣泄其不良情绪,为他们创造宣泄的条件,倾诉内心的烦恼。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2.提高自信,保持健康的心态。自信是人们充分估计自我力量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了自信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而现在面临各种竞争与压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但很多学生缺乏的就是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不行。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教师面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可举行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激励学生,使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闪光点,摆脱自卑的束缚,找到自信的依据。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对前进的道路充满信心,向成功的人生大步迈进。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期望值与信任,这期待效应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道路上前进。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对于双方紧张的关系,要对事情的缘由进行沟通分析,并纠正双方的原认识,重新认识双方的有点,逐渐接纳对方。(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设立心理服务室、心理帮助信箱,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并能够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面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一定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加强自身修养及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给予学生开展教育解决他们的问题。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