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回民学校郝佳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平行线相关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小学阶段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我把本课时定位为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课时的内容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通过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的特性。第二层次,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三、说教学重难点2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二)说学法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3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六、说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初步感知(课件)问在学生学校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二、学生自主探究1、让学生大胆的去猜一猜: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思考,再去观察,帮助学生认清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制作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提问:为什么第2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选择感兴趣的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4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学具,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师: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2)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3)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距离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4)师引导总结: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5)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吗?学生继续尝试。(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三、巩固练习(一)、我是小法官(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有4条高线。()(3)小红为平行四边形画的一组底和高对吗?()(二)、火眼金睛分别找图图上的平行四边形?5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