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那些事受访者:张宗龙采访者:张恒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5班201330571035日期:2014年5月2日采访方式:电话采访。自建国以来,发生了不少的事,有沧桑的,有幸福的,有些事,笔无法完全记录,但不代表他们就消失了,还有一种记录叫回忆。张宗龙老先生今年80岁,是一名朴实的农民,他目睹了那些年发生的很多事。问:”张宗龙老先生,我们这里当年划分田地时,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答:“我们的县城是建国后才解放的,我们村划分田地的时候是1951年4月13号。印象最深的是,划分完土地后的那天,我们村的唯一的地主黄富贵一家12人中还有俩个小孩子,都被大伙拉出来批斗。后来,一个书记说,孩子是无辜的。结果就只批斗了黄富贵。当时,黄富贵被砸了不少烂菜叶,也被打了,在众人前认错。他家就也成为村里最穷的了。“问:“批斗了多久?批斗完他就跟普通的农民一样了吗?”答:“不是,批斗完还要接受改造。批斗期间,黄富贵还持续了17天被拉在村里游行,有时还拉到隔壁的村里。过了一个月,本以为黄富贵改造完了,但有人告发说黄富贵还没改造完,因为他的脖子上系着他爸(老地主)留着的传家宝玉。于是在一个夜晚,黄富贵被村干部拉去跑,那晚下着大雨,他跑到裤子掉了还要跑......后来,黄富贵几乎一见到村干部,头就低低的。他的老婆因此逃回了娘家,他带着俩个儿子过日子。”问:“您个人对这黄富贵这件事怎么看呢?答:“黄富贵这个人,是应该受批的,但是我现在觉得当时的有些做法有些事过分的了,就像那次雨夜拉他去跑。他们几乎20年抬不起头。他们家至今还是我们村最穷困的。”问:“的确有点过分。那大跃进时期,搞公社化时令你最忘不了的是什么?”答:“是饥饿。当时搞公社,一开始大家放开肚皮吃。后来没怎么得吃,有时一天就喝那么一碗稀粥水就下地了。那年河南大饥荒就饿死不少人,后来国家又下令解散公社了。我们家当时也没什么吃的。一直挨到第二年的春季,把产的豆角,芋头苗,花生苗都腌制在瓦罐子里,后来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问:“花生苗也可以腌制来吃吗?”答:“那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但被饿怕了,没法子就想先腌制起来。已防有一天,又什么没得吃。村里很多人都腌制了豆角的,芋头苗的,花生苗的。所以今天,看到一些小孩子不爱吃饭,父母的就把吃不完的饭倒了,我的心就不好受。当年哪有这么浪费,这样子,是要遭天谴的呀。”问:”当年的情况看来是非常困难的,那您对十年文革期间的回忆是怎么样的?答:“我们的县城信宜偏僻,相比起外面的大城市,当时这里算是太平的了。记忆深刻的,就是当时的红卫兵。”问:“那当时的红卫兵是怎样的?由哪些人组成,有怎样的穿着打扮?”答:“就是一些学生。信宜地方小,没有大学,资源少,就都是一些中学生,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年轻气盛,在手臂上贴上红袖标,拿一本《毛泽东语录》,然后就去游行。”问:“除了游行,当时他们的活动还有哪些呢?”答:“和其他地方一样,我听说当时市区的信宜中学已经罢课,他们就是罢课游行批斗,破四旧。“问:”那跟土改的批斗法有区别吗?”答:“差不多的,把人抓起来,游行押赴公社或者大队处,逼着承认错误。小地方掀不起大风浪,所以批斗手段比起其他地方的,轻得多了。可能就黄富贵那次是比较重的,因为当初土改时批斗的干部有个是湖南的,参过军的,但后来文革时调走了。”问:“批斗对象有哪些改变吗?”答:“还是一些地主,就多了个走资派。不过文革时信宜这里穷乡僻野,已经没有什么大地主。大地主什么的也早在土地改革时被改造了,例如:黄富贵,所以就更少批斗现象的出现了。”问:“既然年轻气盛,却很少批斗现象出现,会不会有人觉得无法满足的想法?”答:“那倒没有,同住一村的人,受到文革大浪的影响不算太大,所以少有太过激的想法。”问:“那后来他们的去向怎样?”答:“大多数随着文革的结束回复了正常生活,少部分在那个动乱中外出寻找红卫兵的大部队,到了北京那些大城市去加入组织。”问:“那除了学生红卫兵之外,普通百姓家里还有什么活动吗?”答:“破四旧咯!禁止烧香拜佛,禁止信奉除毛主席之外的东西。家家户户挂一个大大的毛主席的画像,奉上一本《毛主席语录》。每天吃饭前都要背一段语录。在这个信仰上面,这里的人们倒是比外面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民简单,本来没田没地的,得了田地相信毛主席就是国家未来。”我:“山区虽然偏僻,但至少避免了当初的大浩劫,大动荡。谢谢您的合作!”我的感悟:当年的法制十分不健全。就拿黄富贵做例子,他的确应该遭到批评,但当年的方法不对,把一个人的基本的尊严都践踏得荡然无存。学生应有独立的思想,文革时期的学生被个人的崇拜左右,没有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反思,当今教育应更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依法治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向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