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试题及答案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政治考试题及答案要点1.结合世界历史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谈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和当代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的认识。(20分)A指在现代生产力中,同其他各构成要素相比,科学技术的比重已上升到第一位,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替代、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决定这一进程的直接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到了近代,科学技术从生产力的非独立因素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因素,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次,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地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将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再次,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B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代科技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个过程。2.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不断爆发金融危机。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比较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质和根源。(20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首先发生在虚拟经济领域。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虚拟资本这一概念,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的主要特点是虚拟性、投机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运行的周期性。虚拟资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的内在矛盾,但又在新的条件下和新的基础上加深了这一矛盾。一方面,虚拟资本的高流动性和高收益可以吸收大量社会资本,提高现实经济的资金融通能力;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现实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过度发展和无序发展会引发金融危机;虚拟资本的过分扩张会占有现实经济的资金,影响现实经济的发展;虚拟资本在促使人们进行投机和冒险时,会导致社会寄生阶层的形成。马克思进而指出,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金融衍生品的恶性泛滥,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机制。从表面上看,金融危机是由虚拟资本自身的特殊运动产生的,但同经济危机一样,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产品相对过剩,反映的是现实资本的内在矛盾,“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可见,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以及建立在资本理论基础上的虚拟资本理论,对于我们深入剖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并制定有效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发达国家虚拟资本的膨胀已达到泛滥程度,因而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有可能被破坏作用所取代,并最终引爆席卷全球的金融灾难。所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有内在必然性的。3.面对中国崛起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结合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主义中国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予以驳斥。(60分,1千字)中国威胁论是一个笼统、模糊的概念,具体来说可分为两类:一个是“中国军事威胁论”,即将近年来中国军事现代化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视为威胁。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以及与西方不尽相同的发展模式。因此有些国家不仅感受到了现实的贸易竞争压力,而且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中国威胁论的产生有其客观环境。一是中国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西方国家担忧一个强大的中国会挑战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二是与中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些周边国家担心,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未来中国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的立场会渐趋强硬。三是随着国民对外交事务的日渐关注,加之网络媒体日渐发达,网上一些情绪化的语言传播到国外,很容易产生误解。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面向未来,中国将做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第一,中国将始终做一个维护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不是权宜之计。第二,中国将始终做一个促进合作的国家。中国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第三,中国将始终做一个虚心学习的国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人民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但不会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放包容心态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中国将继续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发展和富强,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没有与他国进行过战争,对周边国家更注重实施睦邻、安邻政策,首先,我国应当加强公共外交,多方位打开对外交往渠道,全方位提升对外交往能力,改善国际生存和发展环境。公共外交的行为对象主要是他国的广大民众,可以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媒体传播、文化交流等,塑造我国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向各国民众传播中国的和合文化、祥和精神、和谐理念,增强我国的亲和力。2008年奥运圣火海外传递的过程,在一些国家受到严重干扰和阻挠。事端制造分子之所以明目张胆地在一系列国家闹事,与各国均有许多对中国不甚了解、不明真相的民众不无关系。近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导致他们对中国误解的不断加深,如果我们公共外交的力度不足,那些“妖魔化”中国的报道便有了更大的市场。因此,有必要运用多种外交方式让各国民众真正了解中国,逐步消除对中国的不信任,这样,“中国威胁论”也就缺少了传播的土壤。此次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选定一曲柔美的《我和你》,而不是其它激昂奋进的歌曲,就是要向世界各国传达一种平和、友好的人文情感,其内容和曲调不仅与和谐世界理念相吻合,而且也是公共外交的一种成功运用。文化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面。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历史形成的区域文化背景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和睦思想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亲和关系,而推进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途径。其次,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处理好新形势下“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在国际格局转换的复杂形势下,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不锋芒外露,不张扬,不出头,以大志若愚的姿态处理各种关系,逐步争取到国家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实现互动,需要我们向世界准确传达中国和平发展、建构“和谐世界”的愿望,因此在继续“韬光养晦”的同时,还要更加“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意味着中国要承担大国责任,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在全球性多边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应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体系的调整和完善,使之能够反映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并且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应继续推动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中国和平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努力推动“六方会谈”的进程,中国的积极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中国的睦邻、安邻政策在实践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机遇论”也随着中外合作的深化悄然兴起,“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受到削弱。再次,以开放、自信、不卑不亢的心态展现成长中的大国风范,理性应对“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威胁论”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是也不用过于紧张,要以成熟、开放的心态灵活应对。回想邓小平在苏东发生剧变时,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战略自信,以冷静、沉着、坚毅的态度告知天下: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在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我们不可能左右别人的思维模式,不可能完全消除对中国不利的舆论,因此应对“中国威胁论”的关键,是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不让外界不负责任的舆论牵扯我们过多的精力。中国国内发展了,稳定了,和谐了,中华民族就有了空前的凝聚力和抗干扰能力,应对任何复杂问题也就有了坚实的民族与社会基础。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睦,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表明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希望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有着反对外来侵略与民族压迫的艰难历史、追求世界和平与和谐的中国人民,已经用和平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后将以更加自信的步伐,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世界全方位展现一个现代文明大国的形象和魅力。中国正在推行的亚洲政策,特别是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能够有效化解其他国家对中国长远目标的猜疑。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改观,绝大多数邻国现在认为中国是友好和热爱和平的。这是中国外交在过去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中国军事威胁论”,一方面我们应对自身的核心利益有“主心鼓”,不要被外界某些杂音干扰。另一方面,中国要用自己妥善的言论和行动去解释和表明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要在实践中着重做好周边国家的工作,减少周边国家的疑虑,不给其他域外大国介入地区事务提供“借口”,构建和谐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威胁论”,我们更应多做释疑解惑工作,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模式,通过互利共赢,化解外界担忧。对“中国威胁论”要作分辨和区别对待。对于不顾事实故意捏造“中国威胁”的势力,我们要用中国自己的言行,强有力地给予反驳。但是也不能不做分辨就轻易判定凡是“中国威胁论”必定别有用心,不能一听见不顺耳的话就认为是恶意攻击。要善于理解甚或谅解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其他国家正常产生的猜忌。随着中国的发展,加上建设性和负责任的中国对外政策,除了在世界上少数例外地方,“中国威胁论”很有可能逐渐衰减。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