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4课背影朱自清新课导入同学们,提到赞美母亲的作品,大家总可以联想到许多,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诗歌《游子吟》,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而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爱与母爱同样真挚但更加沉默,今天首先大家听着《父亲》这首歌,说一说在生活中父亲与你相处的小片段。然后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他与父亲的浓浓深情。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字词,理清文章线索,把握课文内容,感知父亲形象。2.学习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特色及在记叙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赏析散文语言。(重点)3.体会文中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学习目标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者简介他最大的创作成就是散文,文风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这是一篇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背景材料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浦口车站惜别。想起这些,朱自清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交卸()奔丧()狼藉()赋闲()迂腐()栅栏()琐屑()游逛()马褂()踌躇()蹒跚()颓唐()举箸()簌簌()拭泪()shìɡuàbēnsānɡyūxièjísùfùɡuànɡchóuchúpánshānzhàsuǒxièzhùtuí重点字注音【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典质】把财产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踌躇】犹豫。重点词语解释【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衰颓败落。【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的事件是什么?父子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场景。(2)找出本文的文眼。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4)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是什么?1、祖母死了。2、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整体感知父亲的背影父亲的动作儿子的眼泪走进课文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请在课文中圈画出来。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1段)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6段)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第6段)4回忆背影(别后怀念)(第7段)一共出现了四次。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第六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最感人。这一部分具体涉及到哪些细节?2、走路的姿势1、父亲的穿戴3、爬月台的动作3、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买橘子的这一段,然后根据原文填空。这一段的动词运用十分精当,按照课文填空。我看见他___着黑布小帽,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过铁道,要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精彩赏析这句话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年老的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动作,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身体向上“攀”,“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手上,“倾”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吃力地攀爬的困难但却很努力的样子,这个背影流露出了强烈的爱子之心和巨大的父爱力量,催人泪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4、“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文中是怎样刻画父亲第一次的背影?“我”为什么流泪?先通过衣着的描写,再通过动作的描写,显示出父亲行动的不便。形象地刻画出父亲吃力的样子。作者看到父亲为了自己不辞辛苦,联想家中的变故,尤其是自己对父亲的嘲笑,流下眼泪是因情而至,是悔恨之泪。5、请找出父亲在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其中的深意。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几句简洁朴实的话语把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6、品味细节:文中第五段,有几次提到“聪明”这个词,请找出相关句子,理解这个词。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聪明”一词是反语,是作者对当时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责和反讽,悔恨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这种事后醒悟的话语,既突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7、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这个背影的勾勒,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也呼应前文。8、文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几件事?安慰儿子送儿子上火车搬行李过铁道买橘子写信9、文中写了作者几次流泪?各自是为什么而流泪呢?悲哀的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感动的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感伤的泪:依依惜别,目送背影。思念的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10.从文中找到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并进行适当分析。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惦念父亲)暗笑他的迂……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动的泪)我的眼泪又来了(惜别的泪)在晶莹的泪光中……背影(思念的泪)送行时的背影(6)送行前细心关照(4-5)分别时惨淡的家境(2-3)感情在逐渐往上升华11、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真挚地怜爱深切地怀念爱的表达和期待……父亲爱的理解和延续……儿子小组讨论:本文题目改为“浦口惜别”或“深情的橘子”好不好?为什么?文章为何用《背影》做标题?用《父爱》或《父亲》好不好?①“背影”可以集中、强烈地表现父爱,它是精彩的瞬间,形象的定格。②“背影”这个视角很新颖,引人想象其正面形象,开拓想象空间,并且激起情感的激荡。③“背影”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认识,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④“背影”是全文的一个线索,将作者的情绪和文章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本文追忆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主旨归纳父子情深思念父亲难忘背影回忆往事描绘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交代家境(2、3)叙写关照(4、5)望父买橘(6)(1)(2—6)(7)结构脉络1、细节描写,准确传神。本文有许多细腻感人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将人物更加深刻传神地塑造出来,例如父亲买橘爬月台地生动描写,几个细心的动作勾勒,让这个疼爱儿子的父亲背影如在眼前,令人难忘。写作特色2、语言朴实,饱含深情。“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含有深沉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4岁:我爸爸无所不能。5岁:我爸爸无所不知。6岁:我爸爸比你爸聪明。8岁:我爸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10岁:我爸爸长大的那个时代跟我们长大的时代非常不一样。12岁:哦,好吧!自然喽,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拓展延伸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20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35岁:除非我和爸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样来处理这种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50岁:如果爸爸还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不过的事。我本来可以向他学到更多东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爸爸的看法一直在改变,但爸爸的爱一直没有变!课堂小练1.根据短文意思和拼音写出汉字。贾府被抄后,迅速败落,昔日繁华热闹的庭院如今满地lángjí,黄叶在风中sùsù飘落,冷清的宅门里只有几个精神tuítáng的老管家守着偌大的庭院一天天地熬日子,这光景很是cǎndàn。惨淡狼藉簌簌颓唐2.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了“我”对自己当时不能理解父亲爱子之心的追悔之情。)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经做到了,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感到踏实、满足。)D.“进去吧,里边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了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答案:D点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放心不下,表现出他对“我”的体贴和关心。3.对《背影》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纪实性叙事散文,写的是实际发生的事,即当年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的情景,文中的“我”即作者自己。B.文章以“背影”为线索,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四次描写,表现父子间的真情。C.“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一方面说明当时“我”对父亲的爱还不能理解,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D.“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暗示父亲已经找到了生活的出路。答案:D点拨:父亲这样说,是在宽慰儿子,不想让儿子担心,并非已经找到生活的出路。我是梅老师,我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关注和推荐梅语文、梅学堂,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