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概念、特点、分类2、了解特写这种新闻题材的特点,体会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3、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不同特点。4、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写作要领,尝试写作新闻特写。“特写是什么?是艺术品!”放大并定格瞬间永恒对照学案看书解决下列问题1、了解新闻特写的定义、特点、分类2、比较新闻特写与消息、通讯的区别3、尝试拟写一则新闻特写新闻特写的概念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中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新闻特写的特点(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截取横断面)(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评论性)(3)放大细节。(文学性)(4)结构的灵活性新闻特写的种类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景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人物特写:2010年2月18日,达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后,由白宫工作人员从后门带出。2138698达赖访美“gnzhupengyi${侨网发布《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田东发自北京长约70分钟的闭门会谈,拒绝任何媒体进入,谁也不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流亡藏人”达赖说了哪些“悄悄话”。2月18日,会见结束后,达赖兴高采烈地告诉守候在白宫的美国媒体:“奥巴马总统非常支持我。”但转身后,自恃为“贵宾”的达赖却被“主人”从白宫后门请出。华盛顿的积雪还未融化,就在后门边上,几个黑色大垃圾袋鼓鼓囊囊地挺立着。身着藏服的达赖不得不暂时卸下脸上的喜色,小心翼翼地从路面上绕行过去。脚穿拖鞋,身披段衫,旁边是垃圾和雪堆。达赖,你往哪里走?特写与消息、通讯的区别消息:报道全过程。特写:报道特色片段。横断面。通讯:纵剖面。时效性新闻性新闻特写的写作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学习《梦碎雅典》了解新闻特写的写作注意事项阅读P64,了解注意事项。A.选准镜头B.描绘细节C.感情渗透D.引用背景梦碎雅典玛莲·奥蒂牙买加短跑名将,被誉为国际田坛的“常青树”。“黒缎子一样飘曳在跑道上,黑太阳一样闪烁在跑道上。”没有皇冠的女皇“我这辈子在跑道上输比赢要多得多,所以,输我是最不怕的。大家都因此而同情我,但不知道,其实输给我人生的收获比赢还要多。”——奥蒂7届奥运会,3银、5铜;9届世锦赛,17枚奖牌。千分之一的遗憾二十岁的选择三十七岁的坚持“没有别的理由,就是因为热爱,所以我放不下。”——奥蒂朗读课文,思考:1、本文为何把镜头对准了失败者?仅仅是因为她无可逃脱的“宿命”让人扼腕痛惜,还是别有深意?2、镜头对准哪个画面才能更好的体现这一主题呢?3.这个瞬间的哪些细节最能体现奥蒂的性格4.作者在奥蒂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举例说明。5.去掉第3、4、9、10、11段,效果有何不同?玛莲·奥蒂不幸?英雄?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胜利坚毅、执着屡败屡战,永不言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牙买加人的信念“我们一直相信能够征服比赛。这是一种信念,我们小,我们穷,但是我们很自信。”“失败了,倒下了,擦把汗,站起来继续向前!”奥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以其坚毅与顽强诠释了什么叫勇气,什么是力量!所以,当《掌声响起来》,那不仅仅是庆祝胜利,那也是一种崇高的敬意。请在聆听歌声的同时,为再次黯然离去的悲剧英雄奥蒂说几句话吧。奥蒂,我想对你说:大冬会单板滑雪项目开战马修·埃蒙斯意外又发生了,我真的不能解释它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又再次发生。当我的手指向下移动,开始向扳机上施力的时候,突然就发射了,我当场就愣住了。当我意识到也许我毫无意识地用手指施力,让扳机上有了更大的压力,并导致射击发生,这太糟糕了,但你能做什么呢?生命中总是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我知道我犯了错,但我的生活还要继续。生活比射击更重要。瞬间博尔特以出色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00米和男子200米项目世界纪录的同时,背后留下的却是美国人日渐没落的背影。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作为后起之秀的牙买加人,已经彻底超过了傲慢的美国人。牙买加在奥运赛场上的呼风唤雨,也预示着牙买加已经成为了跑得最快的国家。5月15日,北川县老城区一所小学废墟上,一名遇难的小学生。求救的眼神这个特别爱好芭蕾的11岁小女孩,叫李月。5月14日,在废墟中被困了70多个小时的她,通过截肢手术,终于被救援人员顺利地从废墟中营救出来。大学生带万斤柑橘交学费2月20日,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巫小宾带着一万斤家里种的柑橘来到学校,准备卖掉后攒够今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重庆大四学生街头推销自己2009年2月19日,重庆沙坪坝附近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始陆续返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不少大四的学生走上街头,准备利用空余时间找份家教干,以此深入接触社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为以后毕业就业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勤工助学,减轻家庭负担。妈妈,它冷吗要不我把椅子让给你生活中的这些瞬间:或使我们会心一笑,或让我们鼻子一酸,或内心一颤,或精神一振……但不管怎样,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丰盈了我们的记忆,也饱满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铭记。请就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写一篇随笔。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彭子冈1、时代背景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是60多年前那个秋天里最大的新闻,举国瞩目。据说当时有130多位中外记者前往机场报道,本文作者彭子冈时为《大公报》记者,也参与了这场新闻报道。在当时的国统区,有3份比较有影响的报纸。一是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秉承蒋介石的指示采取低调淡化处理,妄图缩小影响;一是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则浓墨重彩,积极开展宣传;一是较为中立的《大公报》,虽然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但是他们真诚的呼吁和平,希望避免内战,所以在他们的最初报道中,充分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欣喜之情。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抓住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客观展现了毛泽东这位朴实无华,对豪华的官场生活极不适应的共产党领袖形象,使国统区的人民对这位被国民党称为“匪首”的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能有真实的、正确的认识。2、层次结构作者的心情(1-2)①喜悦的情绪:“一种新的体验”。②事件的意义。中国未来……的喜讯祥和之气的开始渲染了喜悦机场欢迎的场面(3-12)(3)写到机场欢迎的人。警卫一面维持秩序……美国记者像打仗似的……中国摄影记者不多塔斯社社长……会心的笑了(4)写同机到达的人。(5)毛泽东的外貌和赴渝经历。外貌:年龄、装束、打扮等经历:九次过川,首次赴渝国际关注蒋耍伎俩国共关系及面对的局面(6-7)毛对欢迎者的答谢。(6)具体欢迎者(知名人士之多)(7)毛的形象“很感谢”手指……焦黄鞋底是新的语言简洁细节描写真实朴实领袖形象(8-12)各自的不同表现。记者镜头阻拦他们的去路(热情)张治中劝阻(有意淡化影响)毛等做尽姿态被摄入镜头(有意扩大宣传)张公馆面对面的采访(13-19)(13)毛的表现敞了外衣;露出簇新白绸衬衫;打碎一只茶杯;显得很生疏。细节描写乡野书生行为拘谨并非“匪首”(14-18)与记者的交谈。①关于中苏盟约;②关于党派会议和联合政府;③关于留渝日期和对记者盼望;谈话有理有节暗示和谈基础表明诚意而来谈成与否在国民党有备而来胸有成竹(19)人们的期待:一次胜利与和平的握手。3、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特定瞬间的采访和描述,客观展现了毛泽东这位朴实无华,然而却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文化修养的共产党领袖形象,从而彻底击破了国民党的歪曲宣传,也吐露了作者深藏心底的对领袖的敬仰和对国共和谈的兴奋与担忧。漫步在无人区理查德·克雷默1、写作背景1970年9月约旦当局驱逐巴解组织后,巴解总部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一万余人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在黎巴嫩南部建立营地,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地区。1978年3月以色列以报复巴解游击队法塔赫为由,出兵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这篇特写就写于此次战争的间歇期间。作者深入位于以色列阵地和法塔赫最靠近前线的一个哨所之间的战争腹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观察、体验着周围的环境,感受着交战双方的心理状态,真实记录了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景象。2、层次结构一(1-6)细致描绘了战争造成的死寂景象。(1)对无人区的总体感受。死寂笼罩阒无一人恐怖基调(2)无人区的位置和所造成的时间。(3-6)具体描写死寂景象(3)静止不动的空空的房屋无人碰的橘子打断无用的电线往外淌水的龙头死样寂静(4)过分紧张的心理-以动写静,反衬(5)有声的飞机和高射炮四处逃窜的羊群沟里的青蛙(6)应有而无有的小孩的哭声机器的喧嚣声人们的笑声对比恐怖不安二(7-17)描写法塔赫突击队员的行动与微妙心理。①行动安闲地聊着天;不时监视空中,轮班站岗放哨;战斗、移动、后撤;老百姓转移;人们在街道田野不停移动。②心理恐惧紧张度过好长时间;“抵抗没有用……”;每张脸上都满是恐惧;对“我”的劝阻。复仇他们每向前一步……付出代价以色列人将付出……巨大代价安闲中的恐惧战斗中的恐惧对对方的仇恨和隔阂强烈的复仇心理三(18-21)直接描绘战争造成的破坏。烧得发焦的汽车;一滩滩血迹。灌木丛中长满着雏菊;空气里散布着忍冬的芳香;间或夹杂着小鸟的欢叫声。形成强烈反差对战争强烈谴责对和平强烈呼唤四(22-34)描写以色列的阵地以及以色列人的心态。①阵地无线电天线伸向空中;重型坦克屹立……;坦克组成一个新世界门户;美制运输车驶来驶去;武器闪亮又大又新,地道美国货。首先发动战争一方战争准备充分阵地显得整齐②心理有几名士兵呆若木鸡;有一名士兵微笑着;士兵“愁容满面”;抱怨没有铁甲车;“上级不让我们讲话”;“别吭声了”。无恐惧心理抱怨情绪厌战思想面对舆论的谨慎尴尬3、全文主旨这篇特写描绘了巴以战争间歇期间的一组画面,观察体验了周围的环境,感受了交战双方的心理状态,真实记录了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景象,侵略战争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以色列侵略者的凶残,揭露了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民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以色列侵略者的憎恶。4、写作特点(1)第一人称的讲述和第二人称的运用。①第一人称讲述方式把自己的采访经历直接展示给读者;可以使读者获得“亲临现场”的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文章富有多方面的感观冲击力。②第二人称的运用。一是“在路上迎接你的只是蹦蹦跳跳的鸡群”;二是“这里,微风擦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也会使你下一大跳,……等你钻到橘林里,……你立即会觉得自己太蠢……”一个诉诸视觉,一个诉诸感觉;巧妙把读者拉进景物中;增强了环境的感染力。(2)真实对话和直接引语。①巴军官“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以色列人将付出……巨大代价”表现顽强突出复仇心理②以士兵“上级不让我们讲话”“别吭声了”表现以方的谨慎和尴尬③记者往返巴以阵地时巴士兵:“不行,请不要向前走”“……他们见谁都杀”以军官:“你还要回去”“你真是发疯了”双方都将对方当做敌人反映双方仇恨和隔阂(3)描绘细节①无人区空空的房屋没人碰的橘子打断的电话线流水的自来水龙头联想48小时前的热闹平静描绘了战争的巨大破坏突出了死寂的环境②暴力留下的纪念品烧焦的汽车一滩滩血迹③捕捉自然景物灌木丛的雏菊忍冬的芳香小鸟的欢叫生机破败恐怖前后形成反差对战争强烈谴责对和平有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