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现状描述及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孩子成长重要基地的学校,应十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校是会宁县的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直是我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一)礼仪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程度较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现象。如不能够尊重他人,不遵守公共秩序,说脏话,不注意个人、公共卫生,不注重课堂纪律,拿手机现象严重,不爱护公共设施,不注意节约,浪费严重等等。(二)、学习习惯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准备不充分,甚至有少数学生上课预备铃响后不进教室,还在室外观望。二是学生学习时耽于空想。三是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差。四是学生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三)、生活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按时作息,不坚持锻炼身体,卫生习惯差,空闲时间上网聊天,自己的事不能按时做到位等恶习。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从学校管理过程中发现,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和教师的因素很关键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教师素质的高低都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学生升学压力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迫使很多学校视成绩为根本。导致的后果是学校重智育发展而轻视德育的教育。(二)、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原因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的兴趣不高,沉溺于网络游戏中,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也有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或文体娱乐节目;长时间形成的自由散漫,多动,懒惰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缺乏恒心和毅力。(三)、家庭教育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素质较高的家庭,对学生从小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心理和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往往表现出积极,健康的心态。低素质家庭或不健康家庭中,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对学生管教不严,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学生初期体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四)、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俗话说:“学校十年功,难抵社会一分钟。”不良社会风气弥漫,拜金思想泛滥,社会公德沦丧,公民群体道德意识下降。致使有的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失去进取心,更不用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了。三、改进的目标:(一)、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教师要经常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要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不粗暴简单,不歧视偏爱,端庄正派,耐心诱惑,耐心说服。同时,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首先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次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面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第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次,要求应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另外,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并且认真执行、检查、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三)、做好班风、学风、校风、教风的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优良的班风和传统,有正确的舆论。培养良好的班风要从形成正确的舆论做起,班上的学生对同学的行为和班上发生的事情能明辨是非,分清好坏。四、行动计划(一)、理念引导,加强文化建设。我校十分重视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学校教学及管理,我校以水文化为核心,树立了办学理念:“创造奔腾不息的人生”,校训:“上善若水”,校风:“海纳百川”,教风:“润物无声”,学风:“滴水穿石”,通过办学理念的引导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加强德育,突出时代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三)、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沟通,强化家庭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要实行开门办学,定期开展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大讲堂活动,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了解学校、认同学校、支持学校。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积极作用,让孩子“走出去”,形成孩子带动家长,家庭辐射社会的良性循环,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