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转)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更可贵的是他的庶、富、教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人就简称为因材施教。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行,提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过则勿惮改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宁死善道,在必要时宁愿杀身以成仁,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非国之灾;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非国之害;但若无学,则国丧无日矣。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教亦多术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①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②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③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④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⑤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他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他主张见善则迁,闻过则喜,并且与人为善。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他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以为一个大丈夫,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贵,生我所欲,但在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这与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一致的。3.朱熹(1130—1200)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则》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他认为只有从小打下基础,学成技能,长大以后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在小学的基础上,他还主张对学子进行高深的教育,即大学。朱熹认为小学的特点是以事教,即学其事,教之以礼、乐、射、御、书、教及孝、悌、忠、信之事。大学的特点是以理教,晓之以致知格物及教悌之理。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是朱熹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他首先注重学习目的教育,认为一个人要求学,必须先立志,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教师教学要专一,不可间断。教学中他注意穷理与笃行。穷理就是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学问,在即物以穷其理,理穷而后能尽其知;笃行就是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的实践功夫。穷理与笃行并提,就是知行结合。在教学中,他首倡循序渐进与熟读精思。主张教人有序,反复学习和学思相结合。他说: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朱熹还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他强调为学要靠主观努力。教师只做得个引路的人。指引者,师之功也。这正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他主张严格要求,明细规定,多从积极方面教导,少从消极方面防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4.王守仁(1472—1528)王守仁是明中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他主张从致良知入手,通过教育,把个人的私欲灭掉,保存各人固有的天理良知,养成封建道德品性。教育就是要陶冶人格。操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王守仁从致良知出发,在教学原则上提出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①重视躬行实践。认为真知必须行,应在行动中学习,以求真知;②重视独立思考。认为教学是要引导学者各得其心,学习贵于自求自得,学问要旁人点化不如自己解化;③主张循序渐进。他认为学习必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④主张因材施教。认为教师教人如医生治病,要辨症施治,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病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5.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是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6.梁启超(1873—1929)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中国之衰乱由于教之未善。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条,皆归本于学校。他曾著《新民说》,认为变法必先变人,变人必须育才,育才就是教育。这种把办教育看作是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关键的主张,虽然对教育的作用估价过高,但其重视教育这一点却是可取的。他在《论教育定宗旨》中,指出人类与动植物的不同,就在于做事有目的,办教育更不能没有目的。康有为虽曾提出培养人才,开发民智,而梁启超认为这还不够,教育还要有正确的目的。这是他独特的贡献。他认为培养只图升官发财的官僚、汉奸之才这样的教育目的有害无害,是错误的。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新民。他反对个人主义的教育目的,提出培养人才要有国家观念,这种思想在当时曾大放光辉。7.徐特立(1877—1968)徐特立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延安时期,他根据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教育总方针,提出:要研究科学,培养科技人才。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迫切需要知识分子。他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自然科学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他主张,要给大众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给已有的知识。他还指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那就更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他主张灵活使用课本,反对把课本神圣化,使学生都不用脑,如果师生都成为课本的审查者和编辑者,学习的成就就必然是可惊的。此外,他还很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少而精等。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①基本观点教育。他说: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②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③纪律教育。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8.鲁迅(1881—1936)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鲁迅极其重视科学知识。他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鲁迅主张搞文科的也要学自然科学。鲁迅把中华的复兴、民族的自强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希望把他们培养成战士,向旧社会的恶势力作韧性战斗,求得自身的彻底解放。他说: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他关心青年的学习,但反对读死书。他说: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他提倡读活书,指出青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鼓励青年学习社会科学,并一再指出学文科的也要看关于科学的书,学理科的,要看看文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教育青年学习要做到坚忍、认真、韧长。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如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他反对注入式,主张启发式。鲁迅对陈腐的注入式教学法有切肤之痛。他认为注入式违背人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说: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如师荒谬,不妨叛之。9.陶行知(1891—1946)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五四”运动后,他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陶行知主张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他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陶先生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陶行知最主要的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即①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②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③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④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⑤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还主张终身学习,他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应当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10.叶圣陶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