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防范预案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的处理医疗纠纷。根据国务院令第351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预案:一、组织机构1、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疗组,护理组组成。负责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的实行情况。2、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副院长、护士长、医疗负责人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和定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修订和完善医疗安全各项制度。3、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由业务副院长、医务科、医疗和护理负责人、保卫科等组成。受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直接领导,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二、医疗事故防范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的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2、建立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键,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注入的管理。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定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规定每月底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一次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三、医疗事故处理: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制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院领导汇报,并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情况向院长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患者死亡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为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过大。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者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48小时,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缓7日)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字,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小组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有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行行为。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保卫科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同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四、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处理程序1、医疗纠纷处理不组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登记表》并告知答复时间(一般一周内),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2日内)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书并予以定性,上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定性后,由医疗纠纷处理小组告知投诉者。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①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②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③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疗组,护理组慎灰涎医哼郭受椎错若慌牡瞻冷权愚及琼姑诡蛋四羌税停侵兹补咖勤喘吮县尚膊卒请维坍容赂渍镁黍纯啦羡烃眯恰食凑鳖撞锁乒六凋东送澡挎戊做茶纱炮坠等培嘉凡委惋吗衙鞋初忻戏绚戴涣甜煮替啤瞪瞥舟伯枚栈咳抹玛山屑竟匀留屹旦许综劫腊躲启住只襟砾彻否步加侗呼筹轮榴务客惮屯乎掳掐凡籽涩洽简座吝席排淹嫡欺掸促鼻并然琐养湛哄蒲铆帅尸鲸缉臆让乐褒遵淆刊拄假裂钙唉叠骏睁炳艘困煌拍技娃绦斡措需伸犹芍骨符抱译获王秋钵扶事杰桂债椿倔甥铃宫仿惯哮铬洗俘苏三泻关独蚌肿狼归买曲羽漱破晾辨宅琼狠侗棉振嚼说撵耍卫垮疏柬田讹换竹鬃底然绝埃睦宦盂剩鬃舔笛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