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一、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二)整体把握:3、怎样抒情的(写景、记物、叙事)?思路(线索结构)是什么?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一)读:1、关注题目(正副标题)、注释2、圈点勾画出中心句、标志性词语(如:因此、总之,其实等)、指代性词语(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它们、此、其等)1、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中心思想(抒发的主要情感)是什么?4、抒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语言有什么特色?(三)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本类试题,往往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中某个语句或者某个部分的特定含义。高考对散文的考查是根据散文自身的特点来命制试题,通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二、解题方法点拨设题形式a、怎样理解××××××在文中的含义b、第×、×段都出现了×××,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等。A.关键句的含义。包括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其答题对策是:通读文段,定位释义。首先准确判断语句的位置及其作用:首括句,概括段意或总领全文;总结句,总结文段或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中心句,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其次,解释具体含义。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根据语句的不同类型,可以采用三个对策:B.哲理句的含义。首先,分析其字面语意,即“句表意”;其次,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语意,即“句内意”;最后分析其言外之意,即“句外意”。具体答题步骤:表面意思+句内意思+言外之意(课堂巩固-18)(触摸高考-5、课堂巩固-8)C.修辞句的含义。指有特殊表达技巧及效果的语句。其对策是:确定技巧,还原本意。先确定表达技巧;再将句子还原,即将句子中的技巧还原成明白浅显的语言。具体答题步骤:修辞手法+用浅显语言表述出来(课堂巩固-15)•解答此类题目,还要注意两个原则:•1.依据整个文章体现出来的情感分析语句的含义,不能架空,不能偏离。•2.依据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语句的含义,考生要特别留意文章后面的注释。2、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本类试题,往往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或文中某个语句(某个部分)的特点。设题形式a、结合文中××××××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b、××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C、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等1.明确题目所问的是语言(风格、表达、句式等)哪方面的特点。•常见语言风格特点的用词主要有:•凝练、简洁质朴、深刻隽永、富于哲理;优美、诗情画意、清新明丽;灵活、风趣诙谐、奔放自如、近于口语等。•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2.归纳出语言特点。3.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4.语言对传达主旨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答题模式:语言特点+在文中具体体现+表达效果(课后强化-4)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冰心:清婉明丽。•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浅易。•贾平凹:清淡古雅。•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史铁生:沧桑内敛。•余秋雨: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杰出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而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又因内容而异,故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及相关注释或背景,细心比较分析。3、重点语段作用题(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文中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多角度思考分析:①内容的充实作用;②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用等。•二是结构上的作用:①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作用;②中间:过渡照应的勾连,承上启下作用;③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作用。(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作用+内容作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触摸高考-1、课堂巩固-2)解题思路:4、表达作用题A、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解题思路:答题模式:第几人称+在文中的作用B、修辞方法类(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3)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解题思路:修辞手法+手法在文中具体体现+表现了什么情感。答题模式:《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C、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解题思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在文中具体体现+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答题模式:五种表达具体分类及作用•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楚)。•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抒情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D、表现手法类(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解题思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在文中具体体现+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答题模式:(课堂巩固-19、课后强化-12)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反语: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对于个性化及创造性解读,命题者往往从不同人对作品的理解出发。列出多种前人的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进行辨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从主题、艺术、情感等方面要求考生做个性化的赏析;或从作品某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进行评价式或评论式解读;或要求考生联系已知知识,结合文本,进行发散思维,探究对文本的认识和评价等。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个性探究解题思路:1、依据原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2、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3、立足原文,阐述自己的理由答题模式:表明自己观点态度+阐述理由(触摸高考-11课堂巩固-4、12)①组织语言的原则:第一,紧扣题意,问答一致;找准角度,选好句式。第二,语言表述力求精练。第三,看分答题,分条表述。②语言表述注意事项:第一,勿用修辞。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第二,有分析。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第三,忌遗漏。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小提示:开放性的题型组织语言要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个性探究4、表达作用题A、人称表达类B、修辞方法类C、表达方式类D、表现手法类3、重点语段作用题1、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A.关键句的含义。B.哲理句的含义。C.修辞句的含义。2、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散文阅读(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