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王室强大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这说明分封制度()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如下图)。“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1.《尚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宗法分封制下西周社会特征的正确表述是()①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②形成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③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④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材料三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武装等。材料四周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求金”“求车”。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请回答:(1)齐国和鲁国分别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接受周王分封而建。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什么?姜尚和伯禽受封的理由又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作为受封的诸侯,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3)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4)上述史料中周王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战国后期,独强于天下的诸侯国是()A.秦国B.韩国C.燕国D.楚国2.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A.蒙恬B.李斯C.商鞅D.屠雎3.秦朝时期,史禄负责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A.湘水和离水B.长江和湘水C.黄河和海河D.汉水和离水4.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A.郡—县(道)—乡一里B.郡一乡一县(道)一里C.县(道)—郡一里厂乡D.郡一县(道)—里一乡5.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6.秦朝“九卿”中的治粟内史,主管()A.国家财政B.礼仪教育C.皇室财政D.宫廷修建7.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的太尉()A.协助皇帝助理万机B.主管军事C.协助丞相负责监察D.主管教育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勤于政事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10.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D“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1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B秦简的记载C民间的传说D史家的学术观点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1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B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D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14.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郡县制的出现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15.有史学家评论说:“郡县制在一定程度突破了政治治理中传统的血缘宗族因素。……(郡县制)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说明了郡县制的实行()A彻底废除了传统宗法制B直接加强了皇帝的集权统治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D从根本上确立了新型的国家16.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A郡县制度B统一货币C监察制度D三公九卿制17.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1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19.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二、非选择题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材料二:“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请回答:(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21.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亲王朝的“朝议”制度?22.关于秦朝修筑长城的历史影响,有人认为它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有人却认为它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意义。你同意哪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阐述你同意这一看法的理由。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1.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丞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①频繁更换丞相②扩大三省的权力,削夺三公权限③形成“中朝”决策机构④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提点刑狱司D.元朝设立行中书省5.“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察举制D.科举制6.以下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官职是()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御史台④都察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8.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时当地官员前来贺喜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③科举制属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