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小说阅读教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摘要:小说阅读是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说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认识到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点,其次要注重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才能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的目标。关键词:小说阅读地位新课程教学方法注意事项小说是文学的诸多门类之中成熟最晚的。它融会了先行成熟的各种文体之精华,成为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几乎包含了语言艺术的所有审美属性:诗的真挚情感优美意境,散文的挥洒自如、平易庄重,戏剧的高度集中、尖锐冲突……而它自身又有其固有的审美特色: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的典型环境。小说生动的形象、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构成了令人心醉神往的艺术魅力,难怪初中生最喜欢读的文章是小说。当然,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体验,缺乏学生自己对小说的阅读、欣赏和体会,把小说的教学变成了文学知识的教学,变成了繁琐的分析,小说自身的感人力量在教师自我陶醉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人物性格……的分析中消耗殆尽,那么,学生非但不会在教师的讲解中受到熏陶,反而会增长厌恶、反感,对语文教学产生排斥与逃避的情绪,从此对文学敬而远之。正因为如此,研究初中小说教学艺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地位、作用、特点纵观我国文学历史的发展长河,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开花。它们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读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对读者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它发源于上古时代神话传说和先秦寓言,中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至唐宋传奇小说而逐渐成熟,元明清小说则尉为壮观,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小说,一般认为发源于希腊史诗,成熟于文艺复兴时期,逐渐成为西方文学作品的一面旗帜。古今中外,小说这一文学作品,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描绘、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广大读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精神食粮。既然小说有其重要的文学地位,对我国灿烂文化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初中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对小说作品进行教学,这是摆在我们人类灵魂塑造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谈到小说,有些学生就以为它是一种消遣、娱乐工具。其实,小说这种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不仅仅具有娱乐、消遣的作用,它更能通过塑造典型形象的特殊方式让读者受到思想教育,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写作技能。这一点,是每一个阅读小说的学生必须明白的。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小说的作用充分发挥,又要能通过小说阅读鉴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初中语文课的小说教学为阵地,教学学生课余选择什么小说阅读、用什么方法去阅读,突破传统小说教学的窠臼。在小说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因此,小说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在熟悉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条件下,引导他们去分析人物,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结合思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特点(方法);学习小说的语言运用和具体环境的分析。二、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新课程标准”改变了语文工具性的单一性质,而增加了人文性,并且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作为目标,因此就阅读教学而言,最重要的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更新,更是阅读理念的更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强调阅读者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使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为此,在小说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改变枯燥死板、单调无味的教法,努力让教学灵动起来,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国古代的学者、教育家就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的道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理学家朱熹也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地参加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愉悦的阅读教学氛围呢?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应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的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黑板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个别学生提出有悖于书本的观点或意见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回避,允许学生理解上的差异,为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领域,让他们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其次要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发扬课堂民主、学生思考、探究的权利,激励学生大胆思考,质疑问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在无疑处生疑,挑起矛盾,引起学生思考,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如阅读《变色龙》一课,让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使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学生就会去探究奥楚蔑洛夫个性产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了解到这个人物是当时沙皇俄国社会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对中学生而言,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自由、宽松、活泼、能思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心理,为他们打开思路,激发潜能创造条件。(二)重视阅读方法、技能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迪我们,阅读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怎样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法和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思考方法或思维模式,就如同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小说阅读教学,就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进行小说欣赏。可以给学生介绍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1、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小说情节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教学时指导学生从鉴赏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助学生认识作品所要反映的社会生活。所谓情节,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是学生阅读小说后最津津乐道的内容,但是,他们大多只是停留在小说曲折跌宕的故事结构中,而忽视了情节在小说中的深层作用。在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为它是反映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是通过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从人物间的矛盾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中显露出来的,也就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的。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解读情节的真正意义所在。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对他嘲笑、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2、分析人物形象,讨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渗透写作知识。阅读也为了写作,读小说尤其如此。不然学生只被人物和情节所吸引,过后只知道这小说讲了一个什么人,大概发生了什么事而已,这样的结果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阅读小说的目的。对小说的学习,我们既要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同时也要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写作时要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去丰满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描写人物的方法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使之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姿态神情、说话腔调等外在特征来刻画人物。它是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好的肖像描写,不仅显示出人物的身份、职业、教养、爱好、经历和遭遇等,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气质。如鲁迅《故乡》中的对中年闰土形容憔悴的肖像描写,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痛苦、贫困生活。言行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意表”。读者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的。因而要揭示人物的精神、性格,就必须抓住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行进行描写。如《故乡》中刻画杨二嫂这个人物,除了极精彩的几笔肖像描写外,主要是写她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高度典型化的小市民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情势而产生的所想所思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好的心理描写可以揭示人物语言行动的思想基础,进一步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例如《心声》中对李京京的心理描写很多,这些都充分展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当他的要求被老师拒绝后,“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得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表现了他执着、倔强的性格。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很多,可由人物直接倾吐,即通过人物对话或内心独白来表现;也可以由作者用记叙性语言来描述;还可以用比较曲折的方式,如写梦境和幻觉等来反映。写好人物的心理,关键是作者对人物的透彻的了解和深人的体察,仅凭一般观察是不够的。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细小的情节或人物或环境的某种细微特征的描写。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就像是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能够突出小说人物形象的独特属性。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够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显示给读者。如《范进中举》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得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种细节描写,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细节描写很多时候是集合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于一体的,它让读者“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鲁迅语)。侧面描写,是让被描写的对象不出场,而是通过对所写对象有关的其他人、事、物、景来烘托、渲染,从而达到表现特定对象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观感和评述达到描写特定对象的目的。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展示出一幅旧中国荒凉、衰败的图画,反映出“我”回故乡时的心境。3、引导学生深读环境语言,解读人物内心世界,帮助学生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我们说话要有语境,才让人好明白话语的确切含义。同样,要想更好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了解小说所要反映的社会生活,我们也必须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环境有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可以烘托人物的心理,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社会现实。例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中以芦苇荡、暴风雨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为杜小康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妥切、很真实的舞台。作者把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结合在一起,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成长的历程。社会环境是人物形象的生存依据,对主题的表现功不可没。《变色龙》小说第一小节的环境描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跟许多饥饿地嘴巴一样。”“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