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引言•齐秦的《冬雨》唱道:“为什么天空如此苍白?为什么大地变得如此忧郁?难道是冬雨即将来临?为什么你的眼变得如此陌生?为什么你的唇显得如此冷漠?难道是爱情早已不在?早已不在?不要再编织美丽的哀愁,不要再寻找牵强的借口,因为你的眼,因为你的眼已经说明,爱情已不在”。•人为什么能够根据某些特征就能推测出其他的事情?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中。•(一)思维的概括性•问题1:什么是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反映。•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越高。以下图形都属于什么?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二)思维的间接性•问题2:什么是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可以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思维认识的领域比感知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三)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并表现为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重建的过程。二、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指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结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二、思维的过程•(二)比较•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分开来,才能进行比较。而且,比较还要确定他们的关系,所以比较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二、思维的过程•(三)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概括有初级概括(感性概括)和高级概括(理性概括)。三、思维的种类•(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1.直观动作思维•问题3:什么是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他们面临的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动作。•例如,一个2岁小孩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又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三、思维的种类•2.形象思维•问题4:什么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三、思维的种类•3.逻辑思维•问题5:什么是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如有的幼儿知道“见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5张桌子或5把椅子。三、思维的种类•三种思维之间的关系在正常成人身上,上述三种思维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单独运用一种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极少。从思维的发展来看,经历着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由于素质、职业和训练状况不同,在某些人身上哪种思惟占优势,并不表明思惟发展水平的差异。三、思维的种类•(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问题6:什么是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不足,经验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问题7:什么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理论思维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问题能够得到正确的解决。三、思维的种类•(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问题8:什么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活动。例如,我一看在地上乞讨的那个女人就是骗子。•直觉思维具有快速性和跳跃性等特点。•问题9:什么是分析思维?•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三、思维的种类•(四)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问题10:什么是辐合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例如,由AB,BC,CD,得出唯一结论:AD。三、思维的种类•问题11: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思想。•发散思维可以产生多种答案、结论或假说。但究竟哪种答案最好,则需要经过检验。例如,教师发现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出这个学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发散思维得出的各种结论是否适当,需要通过辐合思维进行检验。•尽可能多的写出砖的用途(3分钟)三、思维的种类•(五)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问题12:什么是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常规思维水平的创造性低,对原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例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定理、公式解决教师讲过的例题相同类型的题目,就是常规思维。三、思维的种类•问题13: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例如,一辆小汽车冲出马路撞到了大树上,请问原因是什么?(3分钟)•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三、思维的种类问题14:思维和语言有什么联系?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三、思维的种类问题15:思维与语言有什么不同?1)本质特征不同。思维是一种包含物质内容的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与概括的内容所构成的信息符号系统。2)生理机制不同。思维的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则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与眼、耳、喉、口腔等感觉器官或效应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三、思维的种类3)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内在联系。4)思维和语言的构成因素不同。思维的基本因素是概念,语言的基本因素是词。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的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思想又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5)语言的语法规则与人类的思维规律不同。语法规则因民族而异,具有民族性、区域性。而思维规则不然,具有全人类性。第二节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一)什么是表象•问题16:什么是表象?•表象(image)是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有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一、表象•(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给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图片,30秒后把图片移开,让其看灰色的屏幕,这时他会“看见”一张清晰的图片。儿童还能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就好像图片在眼前一样。这种现象叫遗觉象。一、表象•问题17:表象与知觉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是表象又和知觉的形象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是比较暗淡模糊的。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容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一、表象•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一、表象•(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例如,小学生在解决数学运算时,很大程度上需要表现的参与。二、想象•(一)什么是想象•想象(imagination)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还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的形象。•想象与思维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想象的预见是以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出现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二、想象•问题:想象的产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第一,头脑中要有相当数量的表象作为加工材料。如绘画《校园》•第二,要有运用智力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二、想象•(二)想象的功能•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同时,想象的新颖性、形象性也是人们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1.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对一些无法直接感知的或时间和距离比较久远的事物,可以通过想象补充这些知识经验的不足。二、想象•2.想象还有代替的作用。•如对一些无法实现的想法,可以通过想象来代替作用。•3.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用调节作用。•(三)想象的综合过程•1.黏合•黏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如美人鱼、猪八戒、千手观音等。•黏合的形象的内容会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二、想象•2.夸张•夸张又称为强调。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忽略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如拇指姑娘、九头鸟、大人国等。•3.典型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鲁迅在谈创作经验时指出:人物模特没有专门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二、想象•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想象不同于记忆联想,它的活动方向服从于创作时占优势的情绪、思想和意图。•如一位诗人在创作时,看到“修理”钟表几个字,便联想到“修理时间”。二、想象•(四)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在梦中,有时见到已故的亲人、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