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以职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本落着点,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地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二、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品行端正,操行合格,团队合作精神较强;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社会适应性较强;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核心技能,能够运用先进仪器设备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性能检测;能够从专业化角度对事故汽车或旧机动车的性能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为本区域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管理提供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行业相关资格证。三、培养规格在学校成立汽车专业委员会指导下,对“长、株、潭”及周边地区汽车技术服务行业进行多次人才需求调查,广泛征求专业管理委员会和汽车行业协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确定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行业,以汽车技术服务企业现场接车、检测、维修、质检、鉴定等业务岗位一线的中、初级技术工人为就业目标,以服务顾问、技术骨干、配件主管等企业关键岗位为拓展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岗位业务工作能力,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核心技能,能够运用先进仪器设备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性能检测;能够从专业化角度对事故汽车或旧机动车的性能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为本区域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管理提供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1)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较强的法律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优良的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2)职业知识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政治思想理论基础知识;有专业必需的机械和电子专业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有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3)职业能力具有人际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汽车电器和电控系统的检测与维修能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收集、查阅和更新能力、专业设备的使用能力、汽车技术服务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专业设备的使用能力、汽车技术服务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4)落实工学结合,实施“双证书”制度,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以劳动社会保障部、交通部职业资格标准与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标准为基础,借鉴丰田、通用等名企的职业技术标准,争取行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考核,定期开展校企互动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和反馈机制。四、培养内容说明(1)知识结构1、具有相当中专水平的文化基础。2、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远见卓识。3、具有汽修专业性的理论知识。4、具有汽车检修手段和设备的相关知识。(2)能力结构1、能掌握计算机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2、能掌握钳工、电、气焊等操作技能。3、能绘制汽车零部件的零件图及装配图。4、能独立检测汽车零部件的损伤和配件。5、能主修常见车型的整车大修作业。6、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用户提供热忱服务。7、具有一定的业务管理能力。(3)、素质结构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2、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5、身心健康,良好的社交能力。6、资格证书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在毕业时取得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市场调研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06年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促使汽车产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还有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社会对环保也更加关注,现有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和与此有关的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对这种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共同影响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车型不断涌现,替代能源等发展加快,乘用车向平台化、系列化、轻量化、小型化、节能化、洁净化、电子化、柴油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面对中国汽车市场重要地位的持续上升,2002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主要采取“圈地运动”战略,通过合资划分中国汽车制造的势力范围,典型事件如一汽借入主天津汽车携手丰田、东风与日产合作等。从2003年开始,跨国公司对华战略重点开始转向大肆扩张产能。德国戴-大众为了确保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60亿欧元扩充产能;这些汽车跨国公司这样做的目的,即是希望通过竞争性投资来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预计到2012年,全球汽车产量将超过8000万辆。由于车辆主要集中在运输企业中,因此汽车维修主要是附属于运输企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车辆分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车辆的社会化和私家车的大量发展,使汽车维修业走向社会化,并促使汽车维修业从产品型行业向服务型行业过渡,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形成了一个社会化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相对独立的行业。随着私家车迅速进入千家万户,中国汽车维修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维修业和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在市场的洗礼中形成了利润丰厚的汽车后市场,仅汽车保修设备行业目前的年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60亿元人民币。中国的汽车维修产业经过多年扩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维修企业实现产值14,685,667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8.6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693,17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77%;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834家,从业人员达到70,520人。2007年1-8月,中国全部汽车修理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1,340,523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0.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568,6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22%;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41,347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0.96%。目前,中国汽车维修产业继续保持繁荣态势,业务量及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企业数量保持高速增长,产业内部企业经营模式发生转变,随着外资进入,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规范化,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细分市场中,汽车维修连锁经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几年内,汽车维修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拉动明显;企业数量依旧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六、人才培养模式在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分层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分层式”,是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模式,将学生的培养过程分为入门、熟练、提高三个层次。“入门层次(第1年),即通过校内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模拟训练实训实施教学,结合第一个暑假的专业体验实习,实现工学结合。熟练层次(第2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技能,前半年通过校内汽车专业全真模拟训练区,后半年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组织顶岗实习,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提高层次(第3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门化技能,前半年开展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项目的校内训练,后半年以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为平台,结合毕业设计,进行毕业顶岗实习。2、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株洲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株洲汽车维修协会一起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联合实施“订单式”培养计划,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讨论专业发展和对人才的新要求,每年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一次,在师资培训、实训设备建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目的明确,管理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风优良,为企业提供了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3、产学研结合,探索“学工交替”模式“学工交替”合作模式是一种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实训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我校开展了有效的校企合作,依托株洲国家汽车城,与华日、华联、海联等企业在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学生实训等方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新车型、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会做人,又要学会做事”,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专业职业技能水平与就业能力加强。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教师更加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锻炼了师资队伍,提升了专业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目前,汽车专业大力开展对外培训服务,为社会培训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措施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市场人才调查、新生调查,制定了以发展职业关键能力为突破点、以培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实用技术,提高动手能力。2、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和职业关键能力为着力点,以形成了以基本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为模块的课程体系,制定以职业关键能力为考核点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考试大纲,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发动机电控技术等关键课程形成了以五步教学法为基础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3、实践性教学内容与职业证书我校注重实践性教学,以专业课程有课程实训、职业关键能力有综合实训、零距离上岗有顶岗实训的实训体,实践教学时间达50%以上。并与株洲市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开展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证书与学生毕业挂钩。4、教学方法实施“五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一体化与仿真课堂”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工学结合,强调学生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成为具有过硬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及较好技术应用型人才。5、毕业实践环节“岗前生产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两门课程相结合就业零距离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时间为1个学期,鼓励教师到企业收集项目任务,并将部分教学安排在校外挂牌实习基地企业现场;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接受企业委托的维修业务,真正实现工学结合6、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专业网络资源形成了一定专业特色的软件包,基本满足本专业师生的信息需求。教师、学生只需通过校园网上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能访问学校的有关信息,查询所需的数据文献资源,为教学、学习和科研提供参考。教师在进行上课时,要求必须一年有一门课是用多媒体进行上课,我专业有网络教室有3间,一体化教室2间。每年必须有一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热点。教案、课件、习题等形成一定的库资源和文件包。7、职业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各课程制定了相应的采用过程评价为主,职业素质、技能考核、理论测试多项评价相结合的,着重考核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8、职业素养培养的体现定期聘请现场专家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在多维考核评价机制中职业精神、协作能力等占到成绩评定的20%。通过实施本项目,本专业将更紧密地契合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完善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与劳动紧密结合的示范,成为工学结合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