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本课的内容主要有四目:孔子和早期儒家;老庄之学;法家思想;墨家的主张。四目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学习,对春秋战国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春秋战国时各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等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通过以往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逐步具备了开放性学习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能更理性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探究思想家的思想成果。但他们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也没有形成系统地认识,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理解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2.过程与方法(1)从历史地图、“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和《论语》、《老子》、《韩非子》等篇中名句提取信息,用表格梳理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的主要特点。(2)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它们为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四、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儒、道、法、墨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出现的原因及影响。五、学法教法2本课为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相应的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及多媒体演示法等。六、教学过程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于学法的选择,本课的教法流程如下:(一)课堂导入[ppt展示]:孔子的画像[讲述]: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并通过了“孔子教育奖”,以奖励对世界文化教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此类奖项。那么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如何?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进入孔子所处那个年代,去领略那个时代的学术思想。[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重要历史人物——孔子,结合时事回溯历史,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学习)(二)课堂展开[设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大致了解本课分为哪几目,大致讲些什么内容?(板书:百家争鸣)(展示ppt)3[设计意图]:用图表以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大致线索,形成总体的知识架构,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板书:一:孔子和早期儒家)[讲述]: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儒学学派的创始人。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孔子携带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那么,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是怎样的呢?[ppt展示]:1.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在从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事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2.教育方面: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据说有弟子3000人。他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3.整理文献:孔子整理和编撰了《诗经》、《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撰成《论语》一书。(板书:1、孔子:政治:仁、礼;教育;整理文献)[设计意图]:通过讲述、问题设计和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主要思想及贡献。[讲授]:同学们概括的很好,条理清晰。下面我们来看下ppt中有关孔子思想的几则材料以便加深对孔子思想的认识。[ppt展示]: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材料二: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材料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教师解释材料的大致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材料四的解释,仲弓问孔子什么事仁德,孔子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别人;用道德教化的方面去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那样,它居于自己的位子,而群星环绕它。)[设问]:请问,从一、二两则材料中,你能看出孔子“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哪两方面吗?(先让学生回答后指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之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统治阶级要能够体贴民间,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设问]: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礼”强调的其实是什么?(先让学生回答后指出)是关于做人处事的规范和制度。(讲解完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仁”和“礼”之后,展示ppt中以下图表:让学生形4成一个完成的框架)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核心思想学说政治思想“仁”、“礼”和“德治”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文化贡献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影响和地位后来成为我们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最主要部分[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的材料分析和必要的解释,引导学生加深对孔子思想仁、礼、中庸等的认识,并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加以归纳。[过渡]:孔子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那么在儒家历史上还有一位“亚圣”,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学生回答后)对,是孟子。(板书:2、孟子)[讲述]:孟子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呢?主要有两方面:“仁政”和“民贵君轻”。这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PPT展示]:“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设计意图]:简单归纳孟子的思想,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基础与发展。[过渡]:到了战国末期,儒家又出现了另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就是荀子。(板书:3、荀子)[ppt展示]: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讲授]:请概括荀子的观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5[ppt展示]荀子的主要思想领域核心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政治思想“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争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并用表格归纳荀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荀子思想与孔孟思想的异同。[过渡]:叙述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故事以引出下文: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无语,只微张嘴巴,孔子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中后反复思考,突然有一回孔子想明白了,原来老子的嘴中牙齿已经脱落,而软舌头还在,这就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道理。老子借以说明道无处不在的道理。[ppt展示]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材料四: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结合课本和以上材料体现老子的哪些思想?(让学生阅读材料,并板书:二、老庄思想1、老子)(引导学生总结出:道是世界的本源;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讲授]:好,按刚才我们所探讨的,可以将老子的思想分为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两大块的内容,请同学们看下ppt中的表格以加深理解。[ppt展示]6[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和表格梳理,归纳老子的主要思想观点,为后文与庄子思想比较做铺垫。[过渡]:后来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原则。(讲述庄周梦蝶的故事)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里就体现了庄子的主要观点之一即“齐物论”(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除此之外,庄子还提出什么观点?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回答。(板书:2.、庄子:道齐物逍遥)[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并加以归纳。[过渡]:“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宋国有一个农夫在田里耕作,有一只兔子在奔跑中触碰树桩而死。那农夫在高兴之余,萌生一个念头,劳动多累,何不守候在树桩旁,等候别的兔子再来触桩。当然,守株待兔,再也不会有别的兔子来触桩了,该农夫的行为成为宋国人谈话的笑柄。)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政治观点?联系课文中有关韩非子的思想加以回答。(板书:法家思想)(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ppt展示]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讲授]:韩非子除了提出这一观点之外还提出了哪些观点?(学生回答后总结出)韩非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此外还主张7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ppt展示][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学生归纳韩非的主要思想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其思想与儒家、道家思想的不同之处。[讲授]: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必修1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并结合本课韩非子思想的分析,思考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后来又为秦始皇所采用?[学生回答后,总结。ppt展示]1.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3.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设计意图]:通过温故,用问题启发学生知新,突破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讲授]: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者,除他之外还有其他的法家代表人物,请同学们课后自己阅读。韩非子是当时韩国的贵族,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阶层,他们衣食简单,生活俭朴,学习大禹刻苦朴素的精神。这个派别我们称之为“墨家”。墨家的主张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葬”等。(板书:墨家的主张:“兼爱”、“非攻”)(有时间的话讲解:兼爱非攻反映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安居乐业的愿望。但这种不分等级的统一是一种空想;尚贤、尚同反映小生产希望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反映小生产者希望有一个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使自己的生活安定,以及节用节葬,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设计意图]:简单归纳墨家的思想主张,并引导学生思考其思想与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不同之处。考虑到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弹性设计。(三)课堂深化[过渡]:在了解和学习春秋战国时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之后,请同学们按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当时会出现百家争鸣?(学生讨论后,回答)8[ppt展示]:春秋战国形势图[讲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先有“春秋五霸”,后有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称雄。我们在历史必修二中学过春秋战国时农业工具的改进,铁犁牛耕技术的采用等方面的知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铁器的使用为武力征伐提供了经济后盾和武器支持。与此同时,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不可能有统一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