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是重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可请5~6位学生发言)。2教师总结: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继而提问无限延伸怎样解释,教师可形象的归纳出直线是无头无尾、要多长有多长。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再提问: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数轴)3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4教师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然后擦掉一部分,只剩下一条射线,先看它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后给出射线的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二、正确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三、运动变化,找出联系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2教师通过图示将线段变化为射线、直线。指出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变化的。(1)先画出线段AB,然后向一方延长,成为一条射线,再向相反的方向延长,成为一条直线。告诉学生:线段向一方延长就会成为射线,向两方延长就会成为直线。因此,直线、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由线段运动而成的。(2)再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找一点,擦掉一点一旁的部分,就成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再找一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成为一条线段。四、回到实际,巩固概念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事例。如:手电筒的光线,灯泡发出的光线等。2练习:(1)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问:图中共有几条线段?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2)如图1-2,A,B,C为平面上的三个点,分别画出过点A,B;点A,C;点B,C的三条直线。(3)如图1-3,P是直线l外一点,A是直线L上一点。过P,A作一条直线;过A作一条射线。(4)如图1-4,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五、小结1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4)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并进一步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这三个概念是平面几何的基础。2再设问:直线还有什么性质呢?为下节课讲直线的性质埋下伏笔。六、作业p.11,1;p.12,3;p.14,1。板书设计直线、射线、线段一、概念四、练习1直线……………2射线3线段二、表示五、小结如:……………三、联系六、作业1端点个数,0;1;2.2变化过程图[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设计对教材顺序稍加改动,先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给出,然后再讲它们的性质。这样对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较为有利。3由于这节课为几何的起始课,从感性认识出发,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的概念,便于认知结构的形成。4建议:本课时也可以将课型设计为自学辅导式,由学生自己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加活跃。5在有条件的地方,对三者关系的变化过程,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变的意义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