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单位:专业:课考试科目:化考试分数:2012年6月14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姓名单位专业课)2012年7月14日题号分数签名12345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试卷一、名词解释(总分15分,每小题3分)1、教学设计答: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2、教学资源答: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3、教学评价答: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4、迷思概念答:学生先入为主的概念,通常有别于专家的科学概念,且非常难以改变。由于学生的这些概念,以科学家的观点来看都是不正确的,而称之为迷思概念5、信息技术答: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二、简答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1、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点?答: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2、简述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答:(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高学习热情(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及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有助于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4)运用化学史实做好学生的德育、美育教育。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化学学史料,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物质组成和运动的繁杂、混乱的秩序中整理出统一、简洁的秩序和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会从零散、无序的艺术哲学之中整理出令人神怡的秩序和规律,不论从思想上、思维方法上均得到启迪。实践证明,真正发挥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践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化学史的渗透。3、请结合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简述你对“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解答:新的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不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即要求“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一.为什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由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上的不同造成的。过去在教学时要“紧扣教学大纲,紧扣课本”,正所谓“教教材”,教师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课程内容就要要精选那些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的“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故而课程标准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化学知识在某一学段教学时的最低标准,是“下限”,同时强调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要开发教材资源,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二.怎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首先要用好教材,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引导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知识。其次要超越教材,就是要开发教材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1.充分地熟悉教材。2.准确地分析教材。3.科学地开发教材。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处理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教材内容进行裁剪。既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教材中某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裁剪,从而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例如对甲烷的教学,课本上是先介绍甲烷的结构,然后介绍甲烷的化学性质,而笔者进行教学设计时,先绍甲烷的化学性质,然后给出介绍“甲烷的二溴代物只有一种结构”,进而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甲烷的结构。这样处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使知识变得更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②.教材内容的重组。教材内容的重组就是打破教材原有的次序,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重新组合,从而有利于教学。如在《苯》的教学中,可打破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设计教学如下流程:[提供材料]展示苯的发现过程→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明确探究方向,确定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计算苯的分子式(巩固烃燃烧计算技能)→[生猜测结构]C6H6分子高度不饱和,可能含有不饱和键(碳碳双键或叁键)→[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发现C6H6和溴水、高锰酸钾反应不退色,否定存在“典型的不饱和碳碳键”→[创设情景]展示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和苯分子中的碳碳键的键长、键能数据(学生猜想苯分子结构特点,具有单键、双键的性质);讲解1mol苯最多能和3molH2加成生成环己烷(学生猜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分子中含有碳环);演示实验证明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学生猜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6个氢为等效氢);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学生猜想苯分子结构特点,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师生交流]分析凯库勒式,呈现现代苯分子共振理论→[学生归纳]总结苯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完成知识建构,这样处理,可以使固定的教材内容活跃起来,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究性,给学生更大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③教材内容的拓展。教材是教学是依据。是知识的载体,但教材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有生命的不断运动和发展的,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不断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赋予它生命的活力,内容处理要与学生及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相联系,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得更为广泛的资料和信息。在学习《化学反应在的能量变化》时,可以介绍氢能源的三大优点:无污染﹑热值高﹑可再生。同时介绍氢能源目前只是在航空航天等高尖领域和造价昂贵的新型汽车能源研究中,在其他领域却是举步维艰,是什么原因导致氢能源发展缓慢呢?请联系学过的知识和查阅有关资料,来说明影响氢能源发展的各种可能。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出影响氢能源发展的因素有(1)制备过程中的成本高;(2)制备过程中的污染严重;(3)氢燃料的转化率低;(4)氢的运输成本高;(5)氢燃料的安全系数低等;从而认识到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氢燃料就无法普及。进而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献身科学技术的决心。4、“化学实验做起来麻烦又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所以我一般在上课时都用多媒体来演示实验”,请对这位老师的说法和做法进行简要评述。答:该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一、演示实验的原则(1)目的性:实验现象是认识化学真知的向导。(2)准确性。(3)示范性。(4)明显性。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二、多媒体来演示实验的弊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能证明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它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化学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多媒体教学形式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决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只有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同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来演示实验,播放起来,本末倒置,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只能从投影屏幕上看实验,而不是看老师演示实验,也不是亲自动手做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未能观察到,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缩小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多媒体教学可能会使传统实验教学中的教师主观能动性下降危险的、实验条件限制没法开展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但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用多媒体演示教学。5、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探究?答:(一)值得探究的知识探究应该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等化学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来进行,这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二)能够探究的知识除了要考虑这个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这个知识能不能探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的因素和资源的因素是两个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学生的因素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仅凭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不怎么需要思考就能解决,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要安排探究;如果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那么,这个问题也不适合探究。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探究的知识应该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内。资源的因素能不能探究,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果所在学校不具备探究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那么,尽管这个问题值得探究,也无法安排探究活动。在谈到探究的问题时,很多人都举这样的事实来说没法开展探究,“农村学校连演示实验都做不了,还谈什么实验探究”。我们要承认农村学校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的现实,因此,呼吁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为那些教学条件落后的学校配置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但这不能成为条件落后学校的教师排斥探究、不进行探究教学的理由。因为,有些实验教学仪器是可以开发的,可以用代用品、可以用微型实验;另一方面,实验探究也不仅仅只有基于实验活动探究的一种形式,还有基于实验事实的探究和基于实验史实的探究等形式。总结上面的讨论,可以回答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探究,那就是值得探究又能探究的知识,也就是“课标”中所说的“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值得探究又能探究的内容,称为“探究点”。这个“探究点”实际上就是“举一反三”中的“一”,“一”探究明白了,就可以举三、举十,就可以迁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找准探究点,充分发挥探究点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和价值。三、论述题(总分60分,每小题20分)1、请统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有哪些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答:1.氯气性质2.离子反应3.硫的性质4.氯溴碘氧化性强弱的比较5.铝的性质6.铁的性质7.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8.电解质的强弱判断9.原电池10电解池11.平衡移动原理12.沉淀溶解平衡13.沉淀的转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