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广泛的专业调研基础上,针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根据学校实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系根据专业特色,构建了“行企校联动、教训赛交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点分析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探索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显突出,特色更加鲜明。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总体思路1、“行企校联动、教训赛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依据我院专业建设方案的总体思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突出IT行业特色和优势,服务山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评价、单位满意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竞争力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确定“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实训+比赛交融”模式,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2、基于“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动”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地方行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就必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要走社会调研、构建岗位群、构建专业模块及课程设置“四步曲”。即通过社会行业需求调查研究,构建岗位群,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逐步使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分析社会实际需求、行业实际需求及学生实际需求信息,构建出社会需求岗位群,对专业作模块化分解,对课程作进一步的整合,从而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行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岗位工作流程确定课程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并随时关注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收集和2对行业、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不断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始终保持其前瞻性和先进性,总体思路如下:3、“教训赛交融”教学模式的全面推广将该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技能”的原则,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在实训教学上的常态化和普及化建设,让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在技能比赛中获得技能和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学生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争取将基本技能大赛建成常态机制,做到平时即比赛、比赛如平时,注重所有学生的现代服务业技能训练水平和素质的提升,打造了技能型人才的宽基础。并积极鼓励和争取机会,选派相关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项目,培养和造就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懈努力。4、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教学资源库建设也是下一步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创新移动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工作。目前,我系已完成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建设工作,每门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实训计划、实训方案、实训指导书、考核方案、案例库、试题库等内容,丰富学生可使用教学资源。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要想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专业建设是重要的载体。而专业特色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因此,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我系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的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要适应社会市场上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专业课程的改革,提高其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31、课程建设的目标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IT行业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树立“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前沿、综合、实用”的培养体系。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训练;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企业化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融入IT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发展情况和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不断满足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2、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专家形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确定专业的职业岗位群。(2)通过职业岗位群,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形成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构建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将典型工作任务与核心课程有机结合,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引领专业知识,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4)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试点,根据其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使该课程能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改革。(5)确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专业领域项目课程、教学进程安排及执行顺序。(6)研究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7)结合地方行业需求与我院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4(8)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学习情境设计。并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9)研究传统的考核方式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形式存在的冲突,改革考核方式与标准。(10)以课程建设为中心,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3、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课程建设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信息技术系近年来一直努力推进课程建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1)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参照点,分析获得某门具体课程的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其中,技能知识为完成某工作任务必须需要的应用知识,如操作步骤、工具设备等。最好能把操作经验与诀窍带入进去。理论知识分析则以能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原则。以工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以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2)在专业课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任务教学方式,加强各门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就是要根据岗位工作的实际步骤、实际要求和实际标准等,来建设课程标准,设计授课内容、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等,优化习题和案例库,增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感、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3)构建“单项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安排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实训内容与技能考核内容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4)大力推广“教训赛交融”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组建各类技能工作团队,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此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5的培养,并由此做到以点带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及相互间协同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5)创新改革考核体系,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全程考核体系。也就是说,要建立一套以评价能力技能为核心的、完整的过程考核体系,实行全程化考核。即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过程性考核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6)进一步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逐步形成科学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机制。与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建立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共同开发项目课程的项目化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邀请多家企业将企业真实项目带入课堂实训,开展校企合作实训。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商业项目当中,从前期可行性分析直到后期项目实施,让学生切身感受项目开发各个流程阶段,掌握真实项目开发经验,明晰团队各成员的职责,掌握团队配合流程。通过项目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制度、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明确不同模块的各岗位需求,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锻炼良好的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快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就业做好导向。(7)积极推进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系现已完成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建设工作,每门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实训计划、实训方案、实训指导书、考核方案、案例库、试题库等内容,丰富学生可使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8)进一步通过微课程的推广录制、仿真实验环境的创建。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已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录制了一定数量的微课,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强化。(9)利用教研活动,加强教学过程分析与研究。组织全系教师利用公开课,进行教学观摩,组织教学设计竞赛,开展说课、评课等活动。并借此机会组织专业课教师针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积极展开讨论、共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6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成效1、全方位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进一步通过微课程的推广录制、仿真实验环境的创建、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推广“教训赛交融”等新型教学模式来促进信息技术全方位走进高职校园,进入课堂,融入教材,通过信息化建设改变教学环境,全面改变传统的教学及管理模式。2、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同步提升。通过系列的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基本改变了教师单一的传授知识的状况,教师能够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认真预设自己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实训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使得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了教学实效。4、通过“教训赛交融”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与拼搏精神,在学生中树立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实践技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该模式选拔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应用”等多个技能团队在近三年的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成绩的取得正是“教训赛交融”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成果,同时也带动了全系师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的热情。5、通过“行业+企业+学校”校企共建专业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教学平台。信息技术系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进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强化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了企业和学校的优势互补;通过建设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确保学7生得到足够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整个实训实习全部按照企业规范进行工程化培训和项目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短的时间融入到企业的开发项目团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