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课时1主备:李旭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了解氧气、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相互转化和维持平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用O2的知识引导CO2的学习,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如思考和动手实践区分O2、CO2等。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树立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意识。学习重点: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主预习:(知识储备)1、空气中含有氮气、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____。2、氧气是____色_____味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溶于水。能___________,比如用于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等,还能_________,比如气焊气割富氧炼钢等。3、用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试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助学:活动一:实验活动: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实验实验装置图现象:____________的蜡烛先熄灭,____________的蜡烛后熄灭。装有空气的塑料瓶_____________,装有CO2的塑料瓶__________。讨论、总结:通常状况下,CO2是____色____味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CO2________溶于水(填“不易溶”或“可溶”)活动二:探究活动:观看“巧破迷案”视频,回答问题:现象:I火把熄灭II火把越靠近地面火焰越小III狗进洞后死亡分析总结:I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II该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III该气体______供给呼吸(填“能”或“不能”)小贴士:枯井、菜窖、溶洞中可能聚集着大量二氧化碳,若要进入,可以用______________检测其浓度是否安全(填“燃着的火把或蜡烛”或“手电筒”)。活动三:实验活动: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小花变色实验(提示:紫色石蕊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色)实验步骤:现象:I小花_______II小花_______III小花_______IV小花_______分析总结:I酸性物质可使石蕊变红;II水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石蕊变红;IIICO2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石蕊变红;IV水和CO2反应生成了_____性物质,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实验活动:检验氧气检验二氧化碳原理及方法使用带火星木条使用澄清石灰水可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等现象:带火星木条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讨论、总结:氧气有助燃性。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五:自学提示:干冰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是(阅读课本115页)干冰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训练:1、检验CO2常用的试剂是()A.澄清的石灰水B.水C.盐酸D.石蕊试液2、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是()A.石蕊试液B.澄清石灰水C.燃着的木条D.水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是()①石蕊试液②澄清石灰水③燃着的木条④水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D.只有②③4、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CO2,这是因为()A.CO2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B.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C.CO2能灭火D.CO2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5、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6、北方的农村,许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由于植物的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________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____实验”就是把燃着的蜡烛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_______,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________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_______,证明里面的______气体较少,可以进去。7、某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图),并轻轻振荡试管。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8、把鲜鸡蛋放入新制的石灰水中,可抑制鸡蛋通过蛋壳上的微孔进行的呼吸作用而达到保鲜的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学习小结: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的用途有:4、为减缓温室效应,我们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