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南粤党旗红——广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省党代表风采》等专题片陆续在广东电视台、广东省党员教育网、广东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播出,值得一看!下文是美文网小编整理的省代表风采观后感想心得,欢迎阅读参考!省代表风采观后感想心得一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学习山东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我们积极收看了山东卫视《齐鲁先锋》系列专题片“山东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风采录”。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左炳伟,中共党员,现任莱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4#转炉总炉长,他掌握运用溅渣护炉这一世界先进技术,带领同事创出了转炉炉龄37271炉、出钢口寿命1041炉的同类炉型两项世界新纪录,吨钢耐材消耗由10千克降至0.5千克,年创效益1000万元以上。他不断探索降低出钢温度的办法,找出了降低转移居其一移居其一移居其一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谢绝政府供给的著名诗人,其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作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屹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酒与菊的象征:酒助成物我两忘;菊象征高情远致。陶渊明陶渊明•法国《世界报》是欧美大报之一,2000年曾系列推介“公元一千年间的12位东西方英雄”,其中唯一的中国人是苏东坡。•苏轼却认为,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有言“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做“和陶诗”百余首。在这过程中,陶淡泊名利的态度,自然清新的诗风,沁染了苏轼。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王国维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在十余年中数隐数出主要原因是政局不稳。这十多年正是东晋政局动荡时期.当时权臣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腐败不堪;继而,司马元显又与其父争夺权力,野心家桓玄乘他们父子争斗之时.起兵击败之,并篡夺晋政权,自称楚帝:后来,武人出身的刘裕又将桓玄击败,晋政权逐渐落入刘裕之手。在这政治风云变...五番出仕•一仕:晋孝武帝太元18年(393),29岁。任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的污浊而辞职。“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被召江州主薄,不就。393年得长子俨;394年妻子去世,续娶翟氏。“夫耕于前,妻锄于后。”396-399间,陶渊明的次子俟、三子份、四子佚先后出生。•二仕:晋安帝隆安二年(398),34岁。到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当时桓玄正阴谋篡夺晋室政权,陶渊明感到失望,五年冬(401)母亲孟氏卒,他便趁机丁忧回家。在家闲居三年,躬耕田野,写了一些田园诗。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安帝元兴元年(402),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东下攻入京师。元兴二年(403)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三仕:元兴三年(404),40岁。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不到半年即离职。•四仕:安帝义熙元年(405),41岁。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3月,晋安帝复位,刘敬宣自表解职,陶渊明亦退仕。•五仕:安帝义熙元年8月(405),41岁。改任彭泽县令,在官80馀日,11月就辞官归隐了。“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宋书•陶渊明传》)。从此未再出仕。两个分期: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408),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418),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元嘉三年(426),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道: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诗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萧统《陶渊明传》•萧统,梁武帝萧衍长。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陶诗今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词赋3篇、存韵文5篇、散文4篇。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C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江西九江陶渊明墓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移居(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写作背景这组诗写于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当时作者46岁。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公元408年(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⑴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风水)好。⑵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3)数:屡次、经常。(4)晨夕:朝夕相见。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住着很多心地纯朴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古人很注重宅基地的风水,即对地理环境在阴阳五行中的位置很讲究。早在两年前,即义熙四年,一场大火,把陶渊明柴桑里的八九间草屋一下子烧光了。一般人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总有些恐慌,对于新居总想问个吉凶,可陶渊明却不在乎,这一方面说明他高远旷达,认为吉凶不关风水事,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不刻意追求顺应自然的泰然处世态度,对于祸福他听之任之,持该来的就来,该去的就去的放任态度择善者为邻,正是诗人清高情志和内在人格的表现。•郭璞做风水一二则:在郭璞没有出名之前,他的母亲去世了,郭璞选中一块很平常的地在那里安葬,这块地离河很近,时常会被大水淹没,当时许多风水师都说这块地不好,并建议他迁走,郭璞笑后谢之,并说你们看吧。一年过去了,大水不旦没有涨上来,反而退去很远,墓地周围几十里都变成了上等良田,之后,人们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由此名声大振,许多远方之人都慕名而来,请他前去相墓、葬坟。可见上等的风水师不仅懂得地理,亦熟谙水利,甚至星象。远古洪荒时期的大禹治水,竟然是根据神龟背上的洛书黑白点而悟出将大水治住,是不是很不可想象。•晋明帝是一个粗通风水之人,听说郭璞到处给人相墓,并非常应验,就微报私访,前去观察郭璞所葬之坟。一次,在一山角上,看见一个村夫,正在葬龙角,于是晋明帝就过去对村夫说:“为何你要埋葬龙角呢?按照当时的刑律,埋葬龙角是要满门抄斩的”,墓主回答说:“是郭璞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在这里葬龙角,不出三年,当致天子”,晋明帝一听急道:“葬此地会出天子”,并追问道:“你在此葬坟,就是为家中出一天子?”,村夫听后笑道:“不是我家会出天子,只不过是能让天子来这里问一问而已”。这正应了郭璞的断语,可见风水术水平之高精。•又一次,有一个官员叫张裕的曾祖父去世,请郭璞前去选地葬坟,郭璞几天奔波,选了两处佳穴,他对张裕说:“你的佳穴有两上问题,第一处葬后能活百岁,位至三司,但子孙不兴旺。第二处寿数要减去一半,官位止于卿校,但是却子孙后代世世显贵。不知你准备选择哪一处呢?”。张裕听后想也没有想,就直接选择了第二处。•浙江通志》说郭璞曾选城址,温州就是他选的。羊祜凿墓•有一个善相墓穴风水的人,说羊祜的祖坟有出帝王的气象,若把墓凿开,就会绝后,羊祜就把墓凿开了。相墓人见到凿后的墓说:“犹出折臂三公。”后来羊祜因落马折了臂,位至三公,却没有儿子。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⑶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从兹役:顺从心愿。这两句是说多年来怀有移居南村•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⑷蔽庐:破旧的房屋。何必广:何须求宽大。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高兴)•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