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八章其他微生物山东省青岛卫校刘忠立重点难点重点1.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和真菌的概念。2.螺旋体、真菌的致病性。难点1.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和真菌的生物学特性。2.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和真菌的主要种类和所致疾病。学习目标1.掌握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和真菌的概念。2.掌握螺旋体和真菌的主要各类及其致病性。3.熟悉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和真菌的生物学特点。4.了解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的主要种类和所致疾病。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器、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形态:支原体多呈球形和丝形。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常用吉姆萨染色呈淡紫色。概念第一节支原体第一节支原体2.特性: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出现荷包蛋样菌落,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弱,耐冷,对红霉素、链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等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3.种类:已知70余种,有14种对人致病,主要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4.致病性及治疗: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治疗可选用红霉素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形态:圆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二分裂繁殖,革兰染色阴性。概念第二节衣原体第二节衣原体2.特性:原体呈圆形,有感染性,无繁殖能力;始体比原体在3~4倍,无感染性,有繁殖能力。衣原体56~60℃能存活5~10min。75%酒精0.5min,2%来苏5min灭活。对红霉素、利福平、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3.种类:最常见的是沙眼衣原体。4.致病性及治疗:主要引起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及呼吸道感染;沙眼居致盲病因之首位,主要传播方式眼-手-眼。治疗应早期使用红霉素、利福平、氯霉素、四环素等。支立克次体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含有DNA和RNA,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概念第三节立克次体第三节立克次体1.特性:大多数立克次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min死亡。来苏、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均可灭活。耐干燥、寒冷,多种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磺胺药不敏感。2.种类:我国常见的有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与恙虫病立克次体三种。3.致病性及治疗:常见所致疾病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治疗可用氯霉素、环丙沙星等。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概念第四节螺旋体第四节螺旋体1.生物学特性:钩端螺旋体钩体纤细,螺旋排列细密而规则,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呈S或C字形;钩体在自然界中活力较强,在4℃冰箱、湿土、水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耐寒不耐热和干燥,56℃10min即死亡,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一、钩端螺旋体第四节螺旋体2.致病性:钩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钩体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早期主要表现为“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腓肠肌压痛)、淋巴结大”,其中以肺大出血最为凶险,常导致死亡。3.防治原则:钩体病的预防以防鼠、灭鼠为主,对易感人群可进行多价死疫苗接种;治疗首选青霉素。第四节螺旋体二、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是性传播疾病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1.生物学特性:梅毒螺旋体螺旋致密而规则,两端尖直,运动活泼,经镀银染色呈棕褐色。对冷、热、干燥特别敏感,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敏感。第四节螺旋体2.致病性:梅毒属于性病的一种,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引起获得性梅毒,也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获得性梅毒临床上分三期。3.防治原则:梅毒确诊后,应及时彻底治疗,首选青霉素。放线菌是一类在生物学特性上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以二分裂方式繁殖。革兰染色阳性。对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药物敏感。放线菌是制造抗生素菌株的重要来源。概念第五节放线菌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完整,具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概念第六节真菌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与结构1.菌丝2.孢子真菌的结构比细菌复杂,细胞壁厚,有明显的细胞核,少数真菌为单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和隐球菌等,多数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部分组成,如皮肤丝状菌。白假丝酵母菌第六节真菌(二)培养与繁殖真菌以出芽、形成菌丝、产生孢子、菌丝分支与断裂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大多数真菌营养要求不高,在弱酸性(PH5~7)含糖的沙保弱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宜温度为22~28℃,深部感染的真菌以37℃为宜。需要高湿、高氧环境。(三)抵抗力真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孢子经加热60℃1h即死亡。对2.5%碘酊、2%石炭酸、0.1%升汞、10%甲醛较敏感。克霉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等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第六节真菌二、致病性不同的真菌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致病,真菌性疾病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病原性真菌感染主要为外源性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和全身性真菌感染。(二)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为内源性感染,与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有关。第六节真菌(三)超敏反应性疾病(四)真菌性中毒症某些真菌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如曲霉、青霉、镰刀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还有一些不明原因的Ⅱ型和Ⅳ型超敏反应。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畜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五)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近年来不断发现有些真菌毒素与肿瘤有关,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黄曲霉毒素,其毒性很强,小剂量即可有致癌作用。第六节真菌三、防治原则预防癣病主要措施是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对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注意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