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兰亭集序》优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及“序跋”的相关知识;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3.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内容。导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书成换鹅)、文学家。东晋琅琊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袒腹东床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家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袒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问题思考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为举止看似未经修饰,却是毫无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就是人最难能可贵的。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王羲之其书王羲之《黄庭经》唐临本(书成换鹅)姨母帖《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1.按位置: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2.按作者:自序他序内容: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有关“序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他们聚会时列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二十多人赋诗,一共写了37首,编为一本诗集,即《兰亭集》。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就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创作背景听朗读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写完“鹅”字,忽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了“池”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癸丑流觞曲水修禊游目骋怀悟言会稽曾不知正音(guǐ)(shāng)(xì)(chěng)(wù)(kuàijī)(zēng)清流激湍彭殇若合一契放浪形骸嗟悼感慨系之(tuān)(shāng)(qì)(hái)(jiēdào)(xì)展评诵读全文‖课文研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第1自然段ɡuǐ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春季的末一个月一种祭礼高高的竹子都县名映衬、围绕酒杯排列旁边乐器繁盛作诗省略动词宾语举行的都展评修禊:中国古代风俗,又叫“拔楔”、“春楔”,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传说这种习俗源于上古,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人们到水边沐浴、采兰、嬉游、饮酒等,以求祛除不祥,得到幸福。“拔”就是拔除,“楔”又通“祈祷”的“祈”,合起来就是去掉不祥而祈祷幸福。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修禊。流觞曲水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2自然段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和风用来放开、敞开穷尽实在自然万物值得这展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3自然段助词,引起下文取消句子独立性一俯一仰之间之于通“晤”有的人取向不一样一时高兴的样子满足对…事情到达等到到、及过去附着因指“向之”句自然展评第4自然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符契。两半,可合在一起面对悲伤明白本来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未成年而死去的人无根据情趣一个个纵使这次(集会)的诗文展评符契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仰望寥廓的宇宙,低头俯察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使自己的目光舒展,使自己的胸怀开畅,足够用来穷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值得快乐啊。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之于怀抱,悟言于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和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所爱好的事物,在形体之外无拘无束(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然没有盛大的音乐,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足够来畅快地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检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熟读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导茂林修竹重点实、虚词列坐其次高长旁边,水边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穷尽展况修短随化信可乐也实在向之所欣以前评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热闹繁多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用来……的原因喻之于怀明白展评通假字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悟言一室之内展通“趋”,趋向,取向“悟”通“晤”,面对面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活用形作动:穷尽形作名:贤士形作名:年少的,年长的。名作动:围绕使动:使……流动使动:使……舒展;使……开畅评展(1)列坐其次古义: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义: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打算(4)俯仰一世古义:今义:低头抬头(5)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今义:物品的种类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这次集会的诗文胸怀抱负形容时间短暂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展古今异义评说出句式类型(1)死生亦大矣(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3)不能喻之于怀(4)亦将有感于斯文(5)当其欣于所遇(6)虽无管弦之盛(7)仰观宇宙之大(8)引以为流觞曲水(9)映带左右(10)悟言一室之内(1)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6)(7)____________(8)~(10)____________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省略句展评成语积累放浪形骸:在身体之外放纵,指精神不受拘束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游目骋怀:使目光舒展,使胸怀开阔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修短随化:寿命长短由造化决定展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B.或取诸怀抱C.亦将有感于斯文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检AD第三课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导学习目标第三课时1.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2.体会作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导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悟言一室之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修短随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使目光舒展,使胸怀开畅。在身体之外放纵,指精神不受拘束。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长寿短命由造化决定。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妄造的。通“晤”,面对面。通“趋”,趋向,取向。思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乐痛悲思合作探究1.默读1-2段,作者于段末感叹“信可乐也”,试找出作者“乐”的缘由。2.默读3-4段,作者于段末感叹“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试问不同时代的人他们共同“兴怀”的是什么?3.作者的生死观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说明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议良辰乐事暮春之初天朗气清山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信可乐也展评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美景2.默读3—4段,作者于段末感叹“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试问不同时代的人他们共同“兴怀”的是什么?展评兴怀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痛!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①不知老之将至往事不再生死无常2.不同时代的人他们共同“兴怀”的是什么?展评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人生短暂“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寒往暑来而不穷,哀极乐反而有终。”——鲍照(南朝.宋)《伤逝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西晋王朝被迫南渡,定都建康,变为东晋,曾拥有1600万人口的大中华,南渡后只剩下960万,然南渡后东晋并非政治清明,依旧是门阀士族林立,虽然东晋试图北伐,但因内部四分五裂,均无成果。在这样的现实下,文人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空谈玄理,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明哲保身的生活。资料卡1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作者看来,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不宜空谈玄理。3.作者的生死观是怎样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展评资料卡2王羲之曾受诏拜右将军,为人耿直,一心想施展济世安民的远大抱负,曾提出一些积极措施,如纳谏求贤,诛除奸吏,限制豪强等,但是未被当权者采纳。听录音,再次感受作者情感变化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检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为“后之览者”的你,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