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简答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自然辩证法概论一、试论西方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缺陷和启发。西方近代自然观,也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其本特点是: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于是,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机械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缺陷: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有:首先,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性,抹杀了物质的多样性性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的眼光来看待自械性,将宇宙看作机器,按照某种规定的机械设置构成,具有严格的机械程序。在医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机械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隔断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只看到了物质的区别、存在、静止,忽视了物质运动的联系、产生、发展,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再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彻底性,最终走向了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特点,割裂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最终自然科学家不得不借用上帝来说明机械自然图景和机器创作者的关系,从而陷人了唯心主义和神学的目的论。启发: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它作为历史上相继的自然观形态的一种形态或一种阶段,不仅自身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化,在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而且对于西方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生、发展,甚至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总体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均衡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但却有自己的部分合理性,需要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合理的吸收其精华。2二、试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发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1)物质观。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2)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3)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无限的。(4)发展观。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在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新发展和新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总结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新现象、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均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产生经历了从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到近代的机械论和形面上学,再复归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对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它既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模糊性等局限,又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观点,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继承、发扬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完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大特点,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前提,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新成就为依据,将唯物论和3辩证法统一在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础上,从而更客观、更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它的这些特点使它能比古代自然观和近代前期的自然观更好地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有力的思想武器。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有机融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的有机统一,必然导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马克思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因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连接,相互渗透,将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即人的科学。三、试论生态自然观主要内容与意义。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的根本观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主要内容是:人对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人与自然关系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主线。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然界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基本规定性。马克思认为,人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人与自然存在着对象性关系。人类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也形成了社会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对自然具有主观能动作用。意义:要求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然协调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科学与技术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要保证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和演化,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立起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生态自然观还要求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做自觉的调控者,当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类要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到协调发展。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之间合理的物质交换,这些具有前沿性的生态思想对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发展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四、试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4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改造、保护和利用自然,创造宜人生存的人工自然环境的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总和。1、科学和技术的目标任务不同:科学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有个别到一般的转化过程,其目标任务是认识自然;技术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把一般转化为个别的过程,其目标任务是改造自然。2、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方法不同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分辨是非、弄清真伪、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理性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以行成严谨的理论体系为目标。技术的思维方式是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提升效率,以改造自然为目标。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态不同。科学是知识创新活动,创新成果是新知识,知识产权是优先权;技术是物质创新活动,创新成果是新产品,知识产权是专利权。4、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不同。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以追求真理为己任,其价值中立。技术是要实践,直接影响人们的物质利益,以获得利益为目的。5、科学和技术生产力形态不同。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科学产品是精神产品,表现为科学概念、定律和原理等。技术是物质形态的生产力,是现实的、直接的,对社会经济活动直接产生效益,表现为劳动技能和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五、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含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李约瑟悖论”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这三个论点分别为:中国无科学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它的含义是“近代中国为什么大大落后于欧洲”,也就是为什么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意义: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来说,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观念上层建筑来说,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从政治上层建筑来5说,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阐述,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导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启示我们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和任务,把大力培育科学精神赖以生长的沃土和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切实作为我们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强手之林的关键性链条和杠杆性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赶超先进、重塑辉煌。六、谈谈罗马科技的衰败及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原因:①示范作用的极限:示范理论扩展到一定程度,受到研究对象本身复杂性和专门性的限制,难以进一步发挥作用。从古罗马占领古希腊之后,古罗马不注重理论的研究,只注重实际的应用。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到罗马统治的时期开始衰落,罗马人注重实用,在重大的工程建设中,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创造和发明。而应用技术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靠人们的经验总结虽可以指导人们简单的生产生活但是由于缺少理论的的支撑,逐渐复杂的系统没有理论的基础影响了人们认识的世界。②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启示: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改造世界。科学认识自然是技术改造自然的前提,技术改造自然是科学认识自然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改造世界。中国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技术活动过程对技术原理与技术经验的累积,为科学发展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重要源泉。科学会研究技术提出的问题。技术也会研究科学提出的问题。由此可见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科学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活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教育也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良好的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了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七、试论科技哲学的内容及你的认识。科学技术哲学,即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6在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着以下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主要是近代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我们研究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认识: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我们要清醒认识自己身处的时代特征、科技特点、中国特色,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具体工作实践,特别是要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自然辩证法是培养我们科研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提高研究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又是符合当前倡导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的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学科并具有不断发展的创新内容。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研究生提高对我国科技政策的理解,坚持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深刻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掌握科学思维体系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有助于增强走自主创新之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感。八、谈谈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如何提出:分析“科学始于观察”与“科学始于问题”,并指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