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道角小学校校园科劳技观测实践活动园规划方案为了贯彻落实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尚道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我校特在校园内开辟“校园种植园”、“树根生长观察墙”、“气温测量站”、“岩石风化观察点”“校园绿化管护区”、“校园文化宣传学习区”。供学生自行观察、实践、学习。一、目标:通过校园各种观察、实践活动园地的开辟,为相关学科提供有关植物类的课程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创新学校德育的新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通过蔬菜的种植和专题研究;通过观察树根的生长和岩石风化现象,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通过对分区管理校园绿化、学习校园文化宣传栏,培养学生向善、求真、行美、创新的意识。二、我校实施条件的分析:1、硬件分析:学校南面围墙下500平米的土地作为我校种植园;运动场边围墙12平米,可进行黄桷树根生长观察;种植园上方的百叶箱,可供学生进行气温观测;南面围墙的基脚岩石,可供学生进行岩石风化现象的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文化建设视觉文化可供学生维护及学习了解相关知识。2、软件分析教师与学生对科劳技知识技能充满兴趣,对学校的发展充满热情。三、实施步骤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下,我们边定计划边观察、实践,边小结,边改进调整:1、各种活动园进行划分我们在把种植园分成六个区块,分别是一到六年级师生种植蔬菜的基地。每个年级种植观察一块土地,年级根据班级数量区分出各班级的种植观察区。注重平时各类材料的收集,围绕种植的蔬菜进行研究,作蔬菜生长情况记录。3、成立课外“护绿小组”为了拓宽学生认识植物的知识面,一到六年级每班划分区域,由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培训后,担任日常养护工作。在实践劳动中为大家创造美的环境,享受劳动的愉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管理,和同学一起发现、一起探究,重视维护和观察的过程,注重平时各类材料的收集,围绕种植花卉树木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4、在学校科技社团活动中,合理安排气温观测任务。5、“岩石风化观察点”和“树根生长观察墙”面向每一位学生,引领孩子们走进科学的殿堂。四、预期成效种植园开发、建设,能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的好处:1、种植园把小学综合性学科的课堂做大了,不再局限于教室,让学生走出课堂学知识、强能力。比如科学学科中《植物的一生》单元的“播种”、“交流前三周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等内容时,我们就把课堂设在了种植园,甚至把种凤仙花比较积极的同学在种植园内留影,相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难忘。同时种植园还为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开垦了“土壤”,使观察和研究的兴趣得以持续。2、发挥“种植园”的平台效应。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种植园上课,我们的学生更喜欢上科学课;我校科技节是一年一度,从不间断。在科技节期间,我们本着“种植园为学生服务,学生反哺种植园”原则,对科技节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合理统筹,有效规划。3、展示“种植园”活动的个性化。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能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在课堂教学的带动下,“种植园”普及性活动的引领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和浓厚的兴趣,并利用“种植园”的优越条件,给他们以课堂之外的时间进一步展开研究。在相应种植园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展开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五、成果的转化与利用。1、种植园内的蔬菜可以供给学校食堂,让师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2、希望各种实践活动园不是学校的摆设,它不仅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它主要服务于劳动与技术课、科学课,也涉及语文课、数学、美术等课程;同时它成为红领巾课外实践基地,是锻炼学生劳动身手的好场所。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可以记录下每时每刻观察而得的成果。现在希望种植园成为我们学校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大课堂,成了学生发挥实践和研究才能的重要舞台,也成了教师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种植园中,我们种植的作物将更加丰富,我们的科学研究将更深入,使种植园更好地为综合教育服务,同时在校本开发方面做作深入挖掘,力争使它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