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免疫系统是体内一个特殊的能识别异己、排出异己物质的系统。免疫防护(抗病原体侵袭)免疫稳定(清除损伤、衰老细胞)免疫监视(消除癌症细胞)免疫应答指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抗原产生应答(活化、增殖、分化等)并将抗原破坏和(或)清除的整个过程。非特异性特异性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是一类通过影响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兴奋剂第一节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以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如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特点1.对初次免疫应答反应抑制作用强对再次免疫应答反应的抑制作用弱;2.对不同的免疫反应产生的作用可以不同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抑程度不同,对不同抗原产生同一免疫反应所需剂量不同。3.在机体接触免疫原前给予,则免疫抑制作用易产生。4.给药和抗原刺激的时间间隔和先后顺序影响抑制作用;5.多数免疫抑制剂可产生抗炎作用,但抗炎强度与免疫抑制活性不一定相关。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易诱发感染;长期应用会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使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许多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指数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有肾毒性和致糖尿病作用。药物分类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抗增殖/抗代谢剂如西罗莫司、烷化剂作用机制阻断免疫应答反应中的关键步骤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作用: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有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都有抑制作用;还产生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以及抗粘附效应。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等。临床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环孢素cyclosporine,环孢菌素与亲环蛋白结合成复合物,然后与钙调磷酸酶结合,抑制Ca2+兴奋的丝/苏氨酸磷酸酶活性,而抑制T细胞核因子向核内转移,抑制T细胞基因编码的特异细胞因子的转录,从而抑制IL-2等转录;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用与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免疫抑制作用强而毒性小;选择性较高,主要影响T细胞,特别对T细胞激活的早期阶段有强力抑制作用;一般剂量对B细胞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首选用于抑制器官和组织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在肾移植和骨髓移植上用得最多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对I型糖尿病、眼色素层炎、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好;对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效果较差。不良反应肾毒性(主要)原因:可能是减少了肾内舒血管物质如缓激肽、PGs等的合成,而增加血管收缩物质TXA2的合成,肾单位皮质血流重新分布,使肾小管受损,但减量后可恢复。肝功能异常、多毛症、震颤、高血压、牙龈增生,长期用药者淋巴肉瘤的发生率增高。抗代谢药•常用:6-MP和硫唑嘌呤•能干扰嘌呤生物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阻止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对T淋巴细胞抑制作用强,对B淋巴细胞较弱•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烷化剂•环磷酰胺作用最强。•通过烷基化DNA,破坏DNA,从而杀伤淋巴细胞,产生免疫抑制效应。•特点:•免疫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B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对T细胞强;•对NK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Wegener肉芽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小球肾炎等预防慢性排斥反应。临床用途第二节免疫兴奋剂是一类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临床主要用其免疫增强作用治疗:免疫缺陷疾病慢性感染肿瘤左旋咪唑levamisole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使受抑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淋巴因子的产生、抑制性细胞的功能及抗体形成的能力等都恢复到正常水平。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运动和吞噬功能。适量的左旋咪唑能恢复肿瘤病人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作用1.感染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粘膜、呼吸道及全身感染。2.癌症可作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用药。3.胶原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与T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功能亢进有密切关系。可减轻关节的肿胀和强直。使皮下结节消退,血中IgG下降。临床应用1.胃肠道反应2.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失眠等。偶可引起严重的CNS损害—白质脑病。3.过敏反应4.长期连续应用可发生致命的粒细胞减少症。5.肝功能轻度变化不良反应卡介苗(结核菌苗,BCG)增强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T细胞,巨噬细胞,IL-1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阻止肿瘤的生长。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作用黑色素瘤,疗效好;实体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感冒、支气管哮喘等。应用影响T细胞功能,诱导前T细胞转化为T细胞,进而分化成熟为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T细胞亚群.同时增强白细胞、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用于抗衰老、抗肿瘤、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艾滋病的辅助治疗。胸腺素(thymosin,胸腺肽)临床应用作用第三节细胞因子是由体细胞产生的一系列高活性、多功能蛋白或糖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工具。介导细胞间的相互应答,促进和调节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效应功能的表达。白介素类(ILs)干扰素类(IFNs)集落刺激因子类(CSFs)肿瘤坏死因子类(TNFs)转化生长因子类(TGFs)重要细胞因子白介素-2(白细胞介素-2,IL-2)增加淋巴细胞增殖和依赖IL-2细胞株生长增强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杀伤细胞活性。诱导INF-γ产生IL-2与IL-2受体特异结合而产生作用。是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所需的调控因子。作用转移性肾癌和黑色素瘤;病毒和细菌感染。用途干扰素(IFN)干扰素是一类小分子糖蛋白。根据细胞来源和抗原特异性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由人白细胞产生的α干扰素;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的β干扰素;人T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现利用重组DNA技术已实现大规模生产。作用与用途1.广谱抗病毒对RNA病毒及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2.抑制增殖抗恶性肿瘤3.调节免疫功能增强NK和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加B淋巴细胞抗体形成;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包括治疗艾滋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白血病,黑色素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