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十里,试墨临池——命题比赛试题说明单位:邹平黄山中学命题人:张方利赵北京王梦杰说题人:王梦杰一、命题背景1.社会背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不断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利用财政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习近平主席也多次就金融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谈话。以史为鉴,我们从历史当中能够获得哪些经验和教训,积极主动稳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明朝白银货币化可给我们提供鉴戒。2.学科背景:明朝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伴随着新经济因素的成长,白银的货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同时也是明朝卷入世界市场的体现。这不仅对中华文明发展至关重要,也深刻地影响了新航路开辟以来的欧洲史和早期全球化构建。二、命题立意1.考点: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化2.必备知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明清社会发展3.关键能力:获取信息、逻辑推理和归纳概括的能力4.学科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5.核心价值:世界观、国家观,认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互动性依据高考“一体四层四翼”的素养要求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三、命题过程1.相关高考题分析【考点】明清中外贸易及白银流入【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运用,把握历史时代的宏观特征【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外贸易频繁,外商广泛采购中国商品,表明中国商品对世界的吸引力。以此证明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主干知识。B、C材料无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三、命题过程选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中的这段素材主要讲述了明代白银地位的变化、这一变化与明代社会制度变迁、国家转型和早期全球化的交互影响。通过深挖材料信息,我们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背景、特点、实质、内生驱动力、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等角度进行了题目的命制。白银货币化背景特点影响铜钱2.素材分析:3.问题及答案设置:在问题的设置上注意贴合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考查。①在设问上多为“开放性设问”,题干中最后是主语开头,后面没有行为动词。主语所示的事物或事件怎么样,正确选项从究竟是什么角度选出,从题干中是看不到任何信息的。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这样的状况持续到明朝。明后期,大规模使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白银通行于全社会,从非法货币到合法货币,又发展为流通领域的主币,占据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明朝后期,白银的货币化()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C.表明雇佣关系的出现D.推动了赋税制度的转变选项设置:正确选项A体现了选项与材料的因果逻辑关系。根据学生易陷入的误区,分别从史实错误、无逻辑关系和因果倒置三方面设置了干扰项。②注重了“说明”“反映”类试题的设置,这类题目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5.洪武八年,明朝政府发行名为“大明通行宝钞”纸币,命民间通行,并规定“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发行之后宝钞贬值严重,“钞法益坏不行”。后政府为保障宝钞的流通地位数次颁布禁用银钱之令,但都没有阻止民间用银潮流日兴。明英宗时期颁布新法,“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当钞,弛用银之禁。这一变化表明()A.国内银矿的开采为民间用银提供了充足原料B.通行宝钞背后缺乏足够的实价货币作为准备C.民间官方的反复博弈推动了白银货币化进程D.明英宗新法使白银确立了国家经济法币地位选项设置:正确选项C,基于现象—本质关系设置。根据学生易陷入的理解误区,分别从史实错误、偏离设问、和说法绝对三方面设置了干扰项。③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创设问题,考查学生提取概括信息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材料一伴随白银长时段的货币化过程,是一系列明朝制度变迁与整体社会的巨变。这可从国计与民生两个层面体现出。就国计层面讲,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一系列制度变迁并行:一是伴随着田赋货币化、徭役货币化等,国家财政收入的货币化;二是伴随着皇室、官俸、军费、政府开支等,国家财政支出的货币化;三是从国家财政与白银货币化的空间分布看,赋役改革与财政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向全国铺开,折银——征银遍及全国。从民生层面讲,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同步:一是白银将社会各阶层卷入市场之中;二是白银货币化与新的经济成分增长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三是推动社会各阶层的商业行为;四是引起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迁。——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材料二白银货币化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对于全球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全球史开端的时候,海上贸易连接起一个全球市场和整体世界,中国白银货币化过程最终完成,中国的变革与世界的变革联系在一起。随着国内市场的极大扩展,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联系起来。在市场供求关系规律的作用下,全球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一方面推动了晚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重大变迁——由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却也加速了转型期的社会动荡和治理难度。——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国外输入白银的减少会如何导致“社会动荡”?答案设置说明:1、2问依据背景材料的白银货币化现象的前因后果进行层次划分、找全信息点位分布,结合国际国内相关背景,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货币金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的因果联系出发,从商业、政府、民生、社会矛盾等角度设置答案。参考答案:1.特点:与制度变迁并行,向全国铺开,与社会变迁同步。(3分)影响:促进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引起社会价值观变化,加强了与世界联系,促进了社会转型,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4点8分,只答积极影响最多得6分)2.背景:世界市场发展,白银大量流入,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改革。(8分)3.社会流动资金减少,不利于商品流通;政府收入减少;农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尖锐。(6分)【史界观点】白银危机——明朝灭亡的导火线鉴于白银输入的下降,更高的赋税率,以及增多的囤积白银的可能性,那么有理由猜测,流通的白银数量已显著减少,白银日益廉价的长期趋势有了突然的逆转,这给晚明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银钱比价急剧下跌,人们得不到充足的白银供应,在全中国许多人无法缴纳赋税和租金,偿还借贷,有时甚至无法购买食物。明廷发现,在此种情况下,它已无力支付和装备它的军队,逐渐失去了对帝国北部的控制。17世纪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同时出现了民众起义、财政危机以及政权更迭,比此前与此后的时代都要多,这就是所谓的“17世纪危机”。近年来对此有颇多研究,但毫无疑问,它对于中国来说极为重要。尽管17世纪的中国文人不明白这一形势的复杂性,但他们意识到了明朝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与白银和沿海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节选自《1530—1650年前后国际白银流通与中国经济》艾维四,董建中四、命题心得教学实际是基础宏观视野为条件层次梯度要区分字斟句酌求严谨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