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教案设计1/5记叙文阅读教案教学内容: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重点、难点: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和体会选材目的。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考点总结: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学习内容:记叙文的一般知识(一般分记事为主的、记人为主的、写景为主的三种)一、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是使记叙内容明确而必须的,但有时这三个要素中某个显而易见的不必要赘笔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示了所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要清楚完整地写出。二、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三种情况。1、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用这种人称更能体现内心感受,反映真实感。2、是第二人的你、你们,多用于书信体。3、是第三人称则能反映更广泛的视角,更客观。三、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叙述起因经过。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发生以前的内容,或与所写事件有关的其它内容。四、记叙的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的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1)以时空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或人的感情等)、一事、一物为线索(一般贯穿文章的始终)。如《藤野先生》明线为对藤野先生的崇敬的怀念,暗线为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五、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1)叙述: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人物的经历、人物之间记叙文阅读教案设计2/5的关系、事件的进展、环境的摆设等。常与描写交错使用。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2)描写(见考标28页)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3)议论:对人或事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人或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4)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两种六、记叙的详略对记叙文的阅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分析记叙的要求、人称和顺序:要素的交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作者一一列出,这是直接交代。另一种是间接交代记叙的要素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点明,或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交代,或通过自然景物的特征来表明。六要素的交代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也可以不做交待。2.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分析人物要从分析人物描写入手,从而理解人物,领会文章的内涵。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云、山水草木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描写。4.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序的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去分析、体味。5.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6.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记叙文都很讲究详写和略写的配合,文章写起来有繁有简,无论详略繁简,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一般说来,详写的往往是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略写的往往是同表现中心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7.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文章的中心意思体现着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含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内容。对于侧重记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侧重记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情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写几个人物或几件事情,这就要在分析每个人物、每件事情的基础上,把握人、事间的关系,综合概括出中心意思。七、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思路与答题方法(一)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1、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记叙文阅读教案设计3/5(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同一件事)插叙(另一件事)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讫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5、记叙的线索: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线索要贯穿整篇文章。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该文除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阅读记叙文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6、表现手法:对比(一般情况中,指的是正面和反面的对比)象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的意向)烘托(有时是环境的描写)7、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8、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5)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记叙文阅读教案设计4/5近的意思。它一般只在诗歌或对联中出现。(6)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重复的词、短语或句子中间插入其它内容)两种。(7)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设问分两种,一种是自问自答,一种是问而不答。(8)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二)阅读步骤:分以下几步:第一: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第二: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第三: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一一找出答案。(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第四:对拓展延伸的题目,要审清题意后再认真回答.(三)阅读题答题要点:答题原则:1、明确文体(文体知识扎实)2、联系主题3、语言准确,言之有物具体方法: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1)理解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答题时,注意语言的文体特色。记叙文是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或写了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议论文是针对什么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观点;说明文是介绍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段意、层意的总结要针对某一段落进行。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记叙文的整体感知与记叙的六个要素密切相关,当然,有时候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是虚化了,而经过又不能多说,所以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就是如下要素:人物、事件、结果。(2)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体不同,思路考查也不同。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分析理解,对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3)能够理解上下文前后呼应、紧密相关的内容。包括: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置上。这需要在充分理解这句话内容以外,还必须弄清原来位置的语言环境。(4)能比较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表达方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比较。2、理解某一段的作用: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过渡段——承上启下。3、理解句子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记叙文阅读教案设计5/5(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议论抒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结尾,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4、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1)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2)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