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分组学习的尝试与总结摘要:基于新课改关于课堂灵活、创新的要求,笔者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首次尝试课堂中小组分组学习的方法。本文详尽阐述了小组学习方法的操作过程和优点,并就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关键词:地理课堂;小组学习;调研报告1.背景1.1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全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其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改进内容总结起来有以下6方面——(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地理,过去只要明确地告诉你大气环流是怎样以及如何产生的,现在却不会这么直接地告诉你,而是需要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自己去探索,最后得出结论。(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和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1.2学校地理教学的现状以高二年级的地理课程教学为例,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年级一共有18个班级,其中只有2个班级为文科班,其余班级都只是将地理作为一门副科来学习,甚至到高二的时候已经基本停止了对地理的学习。基于此偏见,学生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语数外等科目。故而,地理课程的教学必须力求灵活、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地理。2.小组学习的基本教学过程2.1分组情况每个班级大约有五六十人不等,按每组4名或6名的方式进行分组,每个班可分的8—10个小组。小组成员随机选取,不限制任何条件或者刻意创造某种条件。每组选取1名小组长,负责平时的小组集体活动以及其他事项。小组在每节地理课时,都要坐到一起,进行课堂讨论等活动。2.2小组规则制定小组学习的规则如下——(1)小组成员若出现不按时交作业、抄袭他人作业或者上课提问一无所知的情况,该组员罚抄,并扣其综合分1分,所在小组扣去2分;若该成员仍旧再犯,小组成员集体罚抄,扣去小组分数5分。(2)小组成员若表现良好,加1分,其小组加2分;若小组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良好的,该小组加5分。(3)每学期末,个人得分最多的三名学生将会得到教师所赠送的卡片和小礼物;得分最高的三个小组将会得到得分最低的三个组的小礼物和卡片。2.3登记记录此项内容由教师负责,制作入校登记册,记录每名学生和每个小组的成长情况——2.4实施情况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小组学习的方法,总体来说进行的还算顺利。每个班一学期实施了3—5次集体活动,表现基本还算良好。个人活动实施了很多次,表现超出预想的优秀。被罚抄的学生也很多,但是被罚抄的小组几乎没有。期末的奖励活动只在一个班实施,其余班级均未能完成。3.“小组学习”实践教学的基本经验自这一学期以来,笔者将“小组学习在尝试引入教学实践中,虽说规模很小,而且仅仅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讨论的方式。但是总的来说,“小组学习”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是按计划、分层次、有秩序进行的,取得的效果是好的。以后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3.1.较好地解决了个别调皮学生不交作业、抄袭作业等不良现象在这项方法实施的初期,仍有个别学生不改旧时毛病,出现不交作业等现象。教师按照小组规则,对其进行了罚抄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被罚抄之后都会按时交作业。不过依旧有很少数的学生,试图挑战小组规则,屡犯同样的错误。教师根据小组规则,对其所在小组进行集体罚抄,毫不心软。在如此一两次的规则惩罚之后,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作业上交过程中也很少出现不交的现象。3.2小组讨论等形式,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小组学习方法实施后的地理课堂上,教师会刻意安排一些发散性的内容或简单的课前学习的内容,供小组集体寻找答案或给出结论。或是在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集体活动如制作小地球仪、绘制全球时区图等。驱除学生的不重视带来的懒散,激发其地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与美好。3.3.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接轨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感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密切,说教性强,教育性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思想理论教育进头脑的目的,几乎是令所有教师头痛的问题。学生们也常常抱怨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甚至导致学生对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和动摇,严重妨碍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以上所述理论脱离实际问题外,还在于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为此,“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实践类的活动。比如“通过家谱总结人口增长变化的规律”、“观察所处的城市,绘制一幅简易的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并对其不合理之处加以完善”等。学生在做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查找资料,四处调查观察,提高了地理学习的兴趣,也深深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也增长了学生的阅历,帮助他们解读社会生活这本“无字天书”,为他们补上生动的社会教育这一课,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3.4.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学技能、练素质,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小组学习”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运行紧紧围绕和体现教育目标,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在做小组课题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对可能了解到的又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进行可行性和价值性论证,锻炼了分析、鉴别和选择的能力;其次,活动过程中学生第一次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各种形式查找和观察,剖析地理现象,掌握了常用的自行学习方法,锻炼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再次,在撰写小组总结的过程中,学会了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的科学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调研、汇总等方式锻炼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提高了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4.“小组学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到目前为止,“小组学习”实践教学尚属探索阶段,特别是把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常规性的教学课堂中,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有些环节还不够完善。4.1课容量大,课时少,导致小组活动数量和质量都受影响以高一年级地理课程安排为例,每周两节地理课,一学期总共有38节课。期间还有各种学校活动有可能会占去一些课时,所以每学期地理总共只有32~35个课时。地理必修一的内容本来就比较难,在普通班上课更为艰难,所以留给用来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基于此原因,很多班级未能如愿完成几项活动,甚至有些班级根本就没机会开展活动。4.2首次尝试此类教学方法,学生的惯性学习模式未能及时转换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只是一味的听讲,很少有自行思考、设计并完成活动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个别学生并未参与讨论,而是聊天、发呆或做别的事;在做课后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大家一起参与完成,而是交给其中一人独自完成,并未起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另外,在应试学习的长期影响下,学生错误的觉得只有常规的练习题才是最重要的,活动、讨论以及写论文等形式都是没用的,用来玩儿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的重视。4.3.有些事项的实际操作难度大,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登记表可以记录下学生或小组作业优秀或不交作业的情况,给出相应的加分或减分。但是关于学生或小组上课的表现,并不能及时的记录下来。造成的结果就是评价方式的单一,只能通过作业表现情况去界定表现情况。可是这样的评价方式其实是有偏见的。因为有些同学,他的作业可能不见得有多么的工工整整,但是他的思维活跃,上课表现优异,考试成绩也很不错,然而他在登记表的期末表现情况却有可能是差评。4.4.部分学生态度不够端正由于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主要依赖于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个别教师指导不够认真,组织答辩有走过场现象。有的同学没有亲自调查,从网上下载调研报告;有的同学调查不够深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调研报告撰写不规范;也有的同学调研报告互相抄袭,答辩时不知所云。4.5.小组活动中的遇到的资金问题按照小组活动的规定,每学期末组织一次奖励活动,教师须给表现优异的三名同学相应的奖励。如果该教师只带这一个班,那么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教师带了七个班,奖励经费还需教师自掏。这样一算,就成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教师压力还是很大的。5.加强和改进“小组学习”实践教学的若干构想针对“小组学习”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笔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客观地说,实践教学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缺点和不足可以逐渐克服。正是基于前期实践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小组学习”实践教学的若干构想。5.1“小组学习”模式的惯性化“小组学习”实践教学专指为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新课改”尝试的良好开端。学生通过思考、活动等,在理论指导下学会了在实际生活中应运所学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此种教学方法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应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要把实践教学扎扎实实开展好,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关键在于做到坚持和不断的努力改进,以及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生活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此,决定下学期好好修正“小组学习”的相关规定和记录表的方式以及评级方式等,以期扎扎实实的将此种教学模式继续进行下去,并在学生思维中形成一种学习惯性。5.2“小组学习”实施过程规范化由于“小组学习”实践教学模式的长期性、开放性性和复杂性,必须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以促使它继续执行下去。前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师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常规教学,因此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完全把握分组学习和教学的规律,没有形成规范的操作模式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和规范化,特编写了《“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并对每一环节的教和学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同时,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建立“小组学习”活动专项基金,由班费所出。鼓励进行多种活动并且坚持教师跟踪指导,逐渐提高教学的层次和水平。5.3小组活动的形式多样化除了这学期进行的一些活动,如“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制作简易地球仪”“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所了解的太阳”等。“小组学习”的活动可以有更多的延伸和创新:可以组织小组参观城市规划馆,用论文、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所参观到的东西;可以组织一场辩论比赛,辩题如“人口迁移对某地的影响利的利弊”等;可以编写一部文艺剧,分别以农民、城市规划者和市长等角色,来讲述“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组织大家观看关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相关纪录片或者电影,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关注度和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新闻中提到的地理名词或现象,让学生以一名专业人士的角度去解读、分析它们。诸如此类的丰富活旨在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将视线走出校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能做一个只会读死书、做练习的“书呆子”。努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知识应运于实际生活的实践意识。利用各种条件开展灵活多样的小组集体活动。笔者的构想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为主,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中有计划地组织和鼓励学生有意识的发现问题,小组分享问题,最终通过大家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努力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取得教学模式创新的良好效果。5.4小组活动的选题个性化第一,由于小组活动基地的紧缺性和学生来源的分散性,坚持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