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开课院系:思政教研部主讲教师:刘宏元办公电话:64493707办公地点:诚信楼626室电子信箱:lhywbh@163.com参考教材1.《中国哲学史》,郭齐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中国哲学史新编》,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一讲绪论一、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二、中国哲学的界定三、中国哲学的精神四、中国哲学的背景五、中国哲学的流派六、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一、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什么是哲学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哲学有什么用二、中国哲学的界定中国有无哲学?西方中心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西方哲学的范式概念、范畴、逻辑、体系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哲学是人们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等根本问题的体验和探求,是人类对自我认识的反思。中国哲学的特点中国哲学的特点文简而义丰,一语而多义哲学融于中国人的生活中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就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冯友兰三、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主要是探究如何做人、如何做圣人,探究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是一种现世哲学,是一种现实哲学,是一种入世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中国哲学强调天、地、人、物、我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和动态圆融,即所谓的天人合一思想或和合精神。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和合精神、人本精神、笃行精神、忧患精神和乐道精神。中西哲学精神的差异中国哲学注重现世性的道德修为和建功立业,强调学以致用;西方哲学注重超越性的哲学思辨和批判意识,强调学以致知。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精神(主体性强)与西方哲学强调物我二分(知识论发达)。四、中国哲学的背景大陆文明(相对于海洋文明)稳定、保守(相对于开拓、冒险精神)农业文明(相对于商业文明)重农轻商(土地是财富的基础)家族制度(伦理、权威、等级)中国哲学就是为中华文明的合理性做论证五、中国哲学的流派司马谈:先秦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刘歆:先秦十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刘歆对各家源流的分析“礼失而求诸野”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汉书·艺文志》)冯友兰对各家源流的分析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士。名家者流盖出于辩士。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六、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学习哲学必须学习哲学史黑格尔:哲学史就是哲学恩格斯:一个人要想学习哲学,除了学习哲学史,别无他途。学习哲学史就是重走一遍人类发展的路,重走一遍人生成长的路。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中国哲学主要是以“仁”和“道”为核心范畴、围绕天人之间关系和古今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展开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张载)具体而言,中国哲学主要研究天人关系、名实关系、有无关系、形神关系、理气关系、心物关系等。中国哲学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创立期,指先秦哲学;第二阶段是扩大期,指汉至唐代的哲学;第三阶段是融会期,指宋至清代的哲学;第四阶段是潜藏期,指清末民初以来的哲学。第一阶段:先秦哲学第一阶段是中华人文价值理性的奠基时期,是黄河、长江流域的文化与周边不同族群的文化大融合时期,初步形成了中华多民族及其文化的融合体。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百家和“五经”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思潮和代表典籍。第二阶段:汉至唐代哲学第二阶段是中华多民族及其文化融合体的确立期,中华制度文明的建构已相当成熟,与周边各民族和外域文化交流日益扩大,正是在这一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董仲舒的儒家神学、魏晋玄学和儒释道开始合流是这一阶段思想发展的主流。第三阶段:宋至清代哲学第三阶段是士庶二元社会结构解体,文明在全社会下移、扩展的时期,也是文明世俗化的时期,也是进一步消化印度佛教并重振中国哲学主体性的时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这一阶段的思想主流。第四阶段:清末民初以来的哲学第四阶段是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冲击中国文化的时期,也是两种文化及哲学开始碰撞、交融的时期,是中国文化及哲学在总体上出于劣势并蛰伏的时期,是消化西方文化及哲学,再建中国文化及哲学之主体性的准备或过渡时期。在中西文化的激荡中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以及文化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思考题1.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2.中西哲学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先秦之际中国哲学主要有哪些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