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0年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集湖北·咸宁2010年11月目录A组1、《中国建筑的特征》(必修5)………………………鄂州市鄂州高中王晓燕(1)2、《宇宙的边疆》(必修3)……………………………襄樊市襄樊四中刘明国(5)3、《动物游戏之谜》(必修3)…………………………华中师大一附中黄敏(8)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必修3)…………潜江市潜江中学胡宁(10)5、《动物游戏之谜》(必修3)………………………宜昌市宜昌一中何洋(13)6、《宇宙的边疆》(必修3)…………………………随州市第一中学张萍(15)7、《中国建筑的特征》(必修5)……………………天门市天门中学苏荣华(18)8、《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必修3)…………水果湖高级中学熊海(21)9、《作为生物的社会》(必修5)……………………咸宁市通山一中刘慧慧(24)10、《作为生物的社会》(必修5)…………………江汉油田广华中学彭桂珍(28)B组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必修4)………………孝感市安陆一中游盼(30)2、短文三篇《热爱生命》(必修4)………………………黄石市二中谭清才(32)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必修4)………………荆门市荆门一中肖珊珊(36)4、短文三篇《热爱生命》(必修4)………………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吴芳(41)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必修2)…………黄冈市黄州中学杨静(43)6、《我有一个梦想》(必修2)…………………………十堰市郧西一中蔡杰珍(45)7、短文三篇《热爱生命》(必修4)……………荆州市洪湖第一中学朱艳霞(49)8、《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必修2)…………仙桃市仙桃八中李方玉(52)9、《我有一个梦想》(必修2)…………………………武汉市长虹中学程希(54)10、《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必修2)………………恩施市一中向爱华(57)中国建筑的特征鄂州高中王晓燕【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难点: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先生之子。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他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2)小组交流讨论。【明确】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文明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本文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一生遨游建筑天地间,特别是为发现、研究、保护中国古建筑倾注了毕生的精力。由这样一位专家来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这种风格,既有一定之规,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灵活创新,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宇宙的边疆》教案襄樊四中刘明国一、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作为解说词,作者抓住说明对象,按照空间说明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逐步推进介绍: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每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同时,作者融入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使文本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也不断地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思考。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对人类的关怀结合在一起,使这篇文章超出简单的科学知识介绍层面,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因此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解说词的基本特点,并以此为线索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然后跳过浅层次,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二、课型①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基本知识和结构。②分析探究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自发自主地探究分析体会,教师则适当引导点拨指导。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对象、顺序与语言等;②了解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①体会解说词中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好处;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德育目标:①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②体会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难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体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五、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投影、flash视频欣赏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教程:导入:略(一)解说词(掌握文体知识)定义: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简单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特点:①明确的对象;②清晰的顺序;③优美的语言……(二)积累·整合(体会本文“明确的对象”和“清晰的顺序”)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筛选梳理文中有效信息,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明确:顺序:由远到近,空间顺序作用:①由远到近,符合摄影技巧;②由整体到局部,清晰自然;③符合宇宙的演化规律,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④……(三)感受•鉴赏(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学生精读课文,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明确: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动;②巧用拟人,形象生动亲切;③笔带激情,议论抒情相结合;④语含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四)思考•领悟(引导学生从浅层的“解说词”到深层次的“科学精神”的探究)思考讨论: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