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学习目标:一、复习和归纳文言知识二、学习课文最后两章三、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说出句中加红的字的意义或用法1、出则弟,谨而信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4、博施于民而能济众5、何事于仁!必也圣乎!6、尧舜其犹病诸!7、己欲立而立人8、己欲达而达人9、能近取譬通“悌”,敬爱兄长来,用来,目的连词强加兼词,“之于”帮助,接济止,仅以……为难兼词,“之乎”使……站得住,使动使……行得通比喻,比方10、颜渊、季路侍11、盍各言尔志12、敝之而无憾13、愿无伐善,无施劳14、老者安之15、厩焚16、与师言之道与17、故相师之道也18、冕衣裳者与瞽者19、虽少,必作立侍,在尊长旁边陪着兼词,“何不”使……破旧自夸夸耀,炫示使……安逸马棚规矩帮助,辅助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起身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口头翻译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吾道以一贯之3、赐也,非尔所及也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5、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总结一词多义的情况道①吾道以一贯之②与师言之道与?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④道千乘之国⑤道听而途说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⑦行军用兵之道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⑨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学说,主张规矩通“导”,训导通“导”,治理道路道义,道德方法道理,学识取道其①尧舜其犹病诸!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⑤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⑥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⑦有事,弟子服其劳⑧君子于其所不知⑨陈恒弑其君恐怕,大概,表猜测语气与“如之何”搭配使用,加强反问语气还是,表商量语气是……还是……那(些)自己他(她、它)的者①仁者爱人/往者不可谏②于斯三者何先③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⑤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⑦今者项庄拔剑舞⑧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⑨君曰“告夫三子”者!⑩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代词,……的人(事、物)助词,放于主语后,引出判断,不译放于主语后,引出原因,不译放于时间词后,不译定语后置标志,不译语气词,表疑问代词,用于数词后,方面(东西)助词语气词,表感叹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7.27)大绳一种射箭方式,用绳拴在箭上,箭射出去可以收回。探讨:如何评价孔子的这种渔猎主张?参考:这一主张体现了孔子对待事物时取用中和的思想,既不滥捕滥杀,也不像佛家那样不杀生。虽然和当今动物保护主义者把动物的生命看作在本质上和人类一样有所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尊重动物生命的意识萌芽,体现了儒家爱天地万物的主张,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一个体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不能为他(指公子纠)殉难辅佐使……称霸完全纠正假如没有我们大概披头散发,左开衣襟了普通男女诚信,这里指固执、闭塞上吊水沟探讨: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见《论语》3.22),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明确:孔子肯定管仲为“仁者”,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了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即“济众”,而不是只讲求小节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通权达变。当然,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说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1)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注解:(1)俭:有节制。(2)三归:女子出嫁叫做归,三归是指娶了三个女子,并且按礼的规定,只有诸侯王才能娶三姓之女。(3)摄:兼管。(4)树塞门:建造影壁墙来遮蔽门户。(5)反坫(diàn):用来放东西的土台。理解“仁”的丰富内涵联系所学课文,作为一个“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探究孔子“仁”的内涵是怎样的?表现:克己复礼为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忠恕;无加诸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厩焚,问人不问马;尊敬、辅助盲乐师;敬重有丧者、冕衣裳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肯定管仲为仁者。内涵:孔子的“仁”是以孝悌为根本,以忠恕为核心的包括博爱、修身、宽容、互助、敬人等在内的内涵丰富的道德观念。作业: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谈谈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