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养成德育模式——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张静漪、陈茜、时敏燕(无锡市东林小学)一、问题的缘起我在下班前习惯性地巡视校园,发现大部分中高年级的主课教师下班时间早过了却没有回家,少则留下二、三个学生,多得达十几个,从老师那儿了解到,这些学生有的不能自觉、按时完成回家作业,每天都必须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有的上课没有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后又没形成良好的休息习惯……经专题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与家庭的养成教育并未真正落实,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仅自己终身受益,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近两年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开展,对问题的现状及习惯养成教育的理性认识有较大的提升,特将此问题作为教科研课题加以精心研究。二、我们的思考(一)现状分析:(1)学生现状:目前小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根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中主要存在着“八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谗猫”、“小犟牛”、“小马虎”、“小无礼”、“小中心”。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除了学校与家庭的品德教育存在问题外,又都与个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关系。(2)教师现状:面对应试的大环境,很多教师争分夺秒,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识的传授、应对考试上,而不愿意多花时间在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原因是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习惯的考核就不是那么严格。(3)家长现状:家长们普遍重视教育,子女的教育费已成为家庭经济支出的重要开支,家长不仅重视在校的学习,也关注节假日的学习与学生兴趣特长培养,但对孩子诸如做人、做事、习惯培养还不够重视。(4)在对初中教师进行走访调查时,他们一致认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小学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到了中学他们不仅要抓学习,还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十分辛苦,但效果往往欠佳。(二)关于习惯:(1)习惯的养成对一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好习惯的培养。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2)我们认为良好的习惯既包括显性好习惯(如礼貌好习惯等),还包括隐性好习惯(如反思好习惯等)。习惯具有后天性,是在人的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培养的,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为人格。习惯经过强化而不断地趋于稳固性,但这种稳固性不是绝对的,已形成的不良习惯虽然难以改变,但不是绝对不能改变,只要教育得法经过较长时间训练仍可改变。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习惯还具有情境性,要让儿童在各种场合中实践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德育工作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注重实践,学会做事、做人。据此好习惯的培养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将好习惯培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贯穿于日常工作中,进行了有意的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