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护城河、亮马河生态景观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北京北护城河、亮马河生态景观设计2005.52内容前言河道的历史及现状设计理念和原则景观设计主题思想景观设计生态护岸设计植物配置和步行道码头设计闸房设计灯光照明结论3前言北京的护城河、亮马河与其他古迹一样,都是古都风貌的重要标志。因此,恢复北京护城河,对于保护北京的古都风貌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恢复、保护、改造护城河要与现代化建设如何结合。要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整体格局,体现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4北京城市水系图转河北环水系:北护城河长5.9KM,亮马河长5.7KM。5北护城河总图6北护城河平面图新街口外大街桥德胜门桥白孔雀人行桥钟鼓北桥安定门桥壅和宫桥小街桥北中轴路桥北郊四湖引水闸鼓楼桥东土城路桥7护城河历史北京护城河,曾是围绕古城北京的一条美丽的“项链”。几十年前,京城随处可见波光潋滟的水域,但在时代的嬗替中,已难觅其芳踪。现在的北京人,已大多说不清哪一段是旧日的护城河,人们心目中那美丽的“项链”已成旧日风景。护城河古韵北京是六朝古都,古代城市都筑有坚固的城墙,同时在墙外开挖护城河,也叫池或濠。所谓“沟池深于外,则城廓固于内,用其深以增其高也。”护城河不仅具有城市防卫功能,同时,也是防洪和排水的重要渠道。金中都城和元大都城四周均有护城河,今德胜门外的土城沟便是元大都北护城河的遗迹。如今护城河系明王朝在元大都护城河基础上改扩建而成。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攻下大都城后,为便于防卫北方之敌,将北城墙南移至古高梁河外积水潭(原太平湖)和坝河(今北护城河)南岸,利用河道作天然屏障,因而形成了一个西北部有斜角的城墙和北护城河。由于地基条件和战略需要,北城墙修筑得比其他三面高大得多。“壕池各深阔不等,深至一丈有奇,阔至十八丈有奇。”8护城河历史历史上的护城河除防御功能外,还承担着城市供排水和漕运功能(东护城河)。对于交通运输、观光游览、美化环境等都起到过很好的作用。护城河是城市里的雨水和生活用水排水的汇流河道。历史上曾多次疏排过京城严重的雨涝水患,对京城安全起过重大作用。西北护城河是玉泉山泉水向内城河湖水系输水的重要水源河道。东护城河(自东直门至大通桥)在清代康煕、乾隆年间,曾长期从通惠河经大通桥北上,向朝阳门、东直门一带的裕丰仓、储运仓、禄米仓、万安仓等运送漕粮。康煕皇帝巡视通惠河时赋诗云:“千樯争溯白苹风,飞挽东南泽国同。已见灵长资水德,也应辛苦念田功。”9护城河历史明清时期,城内皇家园林都是禁园,不许百姓进入,护城河就成为市民游览的好去处。每到冬天,前三门护城河和南护城河都开辟冰上运输线,设冰床供人游玩。清代北京竹枝词写道:“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毛轻。风和日暖时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前三门护城河就成为市民放河灯赏河灯的地方,清末震均著《天咫偶闻》载有诗云:“坊巷游人入夜喧,左连哈达(指哈德门,今崇文门)右前门。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心似上元。”热闹程度与元宵节差不多。10护城河历史明朝中后期11民国时期护城河121900年代内城角楼护城河131900年代内城东南角楼护城河14故宫角楼筒子河15紫禁城角楼和护城河16内城的南护城河17清代高粱桥18清代东便门外护城河19清末西便门外护城河20民国时期正阳门西侧护城河211920年代左安门外护城河22民国初年德胜门护城河23旧朝阳门城墙与护城河241921年东直门北侧护城河251930年代北京城外护城河261953年西直门外护城河271970年代北护城河28现状沿岸绿化有一定的规模,但物种单一,坡面草坪多为杂草,灌木以刺梅为主,乔木只有柳树、杨树、柏树等。更缺少水生植物,缺乏层次和档次。没有水到绿化过渡带。单一的“二平台”步道缺乏变化,视觉容易产生疲劳。已有的滨水步道年久失修,需要进行重新改造,进行生态化设计,使其与沿线景点相关联。两层平台缺少台阶、坡道的沟通和供居民休息的坐椅等设施、逗留的空间,缺少人性关怀。二环路边局部地区的路边围栏过于厚实或过高,阻隔人们的视线,缺乏亲水性。29松林闸上游30松林闸上游31松林闸上游32松林闸上游33转河出口34德胜门桥区35德胜门桥区36德胜门桥区37德胜门~北中轴路桥北岸南岸38德胜门~北中轴路桥北岸南岸39德胜门~北中轴路桥:南岸40德胜门~北中轴路桥:北岸41北中轴路桥~东北城角北岸南岸42北中轴路桥~东北城角:南岸43北中轴路桥~东北城角:南岸44北中轴路桥~东北城角:北岸45东北城角46香河园路——工体西侧路桥47香河园路——工体西侧路桥48亮马河护岸设计:工体西侧路桥——壅水闸49亮马河护岸设计:壅水闸——东四环路50设计理念和原则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建设自然型生态河道。满足河道防洪、供水、排水、景观的要求。尊重自然原有的格局,以恢复、保护为主,以改造、建设为辅。使水系成为内部和外部上下沟通的“绿色通道”和“生态走廊”。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尽量抬高运行水位。51景观设计主题思想——北护城河长5.9公里,成形于明清时期,七十年代时曾进行修建。北护城河在记载了时代变迁的同时,也以时变时新的面貌保持着生机,延续着“长河观柳”的自然景象。在规划设计中,利用沿线原有汇通祠、德胜门、雍和宫、地坛等重要景点,以及新增“太平观荷”、“德胜欢歌”、“时空交错”、“翠岸分流”景区,着重体现北护城河的悠远历史和精髓文化,感受如歌的岁月。长河遗梦古城新韵岁月如歌年轻的亮马河全长5.7公里,延续着北护城河。碧水清流的河道与周边的现代化商业区、国际大使馆区、朝阳公园交相呼应,散发着古都新韵。此段将诠释生态治河的理念,营造出现代水利景观的新形象。改造后的亮马河将承载着绿色,承载着希望,让久居都市的人们重回自然家乡河。转河连接长河下游区域,全长为3.7公里。1905年因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河道改线而形成。后经历填埋、打开,最终被还原为“长河观柳”的自然景象。转河诠释了新的治水理念——“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人水相亲、和谐自然”。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形成历史文化园、生态公园、叠石水景、滨水游廊、亲水家园、绿色航道六个景区,13座桥做到“一桥一景”。52景观设计53北护城河总图54北护城河景观设计总图松林闸下游中轴线东北城角恢复太平湖一角》返回首页55恢复太平湖一角56现状照片57松林闸上游,太平湖一角旧时的太平湖,沿河环湖芦苇挺立、绿柳成荫、水流清澈,是京城西北偶一处天然野趣景区。58景观设计——松林闸下游节点59景观设计——“时空交错”文化廊60东北城角-“翠岸分流”景区61北护城河段62护岸设计-松林闸上游63护岸设计-安定门下游(局部)河道平面-安定门下游64护岸设计-安定门下游(局部)河道平面-安定门下游65护岸设计-安定门下游(局部)河道平面-安定门下游66护岸设计-(松林闸上游)太平观荷自然景区--展示昔日太平湖风景。体现天然去雕饰,芙蓉出清水的清雅意境。67护岸设计-德胜门(1+345)—北中轴路(2+600)68护岸设计-效果图德胜门(1+345)—北中轴路(2+600)69护岸设计-效果图德胜门(1+345)—北中轴路(2+600)70护岸设计-北中轴路(2+600)—小街桥(5+300)71护岸设计-护岸大样72护岸设计-73护岸设计-北中轴路(2+600)—小街桥(5+300)74护岸设计-效果图(局部)75护岸设计-效果图(局部)76护岸设计-效果图(局部)77护岸设计-效果图(局部)78护岸设计-水中栈桥79护岸设计-水中栈桥80亮马河段81亮马河总图82东北城角段0+461~0+99583东北城角段该段是新挖河道段,0+461~0+99584香河园路——工体西侧路桥该段是盲肠段,长600m85香河园路——工体西侧路桥86亮马河护岸设计:香河园路——工体西侧路桥87亮马河护岸设计:香河园路——工体西侧路桥88亮马河护岸设计:工体西侧路桥——壅水闸这段河道长2104m,现状比较好,河道比较开阔89亮马河护岸设计:工体西侧路桥——壅水闸90亮马河护岸设计:工体西侧路桥——壅水闸91亮马河护岸设计:壅水闸——东四环路此段河道长2042m,现状窄、而且深92汀步石.跌水93亮马河护岸设计:壅水闸——东四环路94亮马河护岸设计:壅水闸——东四环路95亮马河效果图:壅水闸——东四环路96亮马河效果图:朝阳公园段97亮马河效果图:壅水闸——东四环路98水生植物99水生植物100种植槽种植水生植物101浮岛种植102水绿过渡带103垂挂种植104透水路面透水砖步行路嵌草青石板园路汀步石园路105码头设计106码头-01107码头-02108码头-03109码头-03110闸房设计111闸房设计:松林闸112闸房设计:松林闸113闸房设计:安定门闸114闸房设计:安定门闸115灯光照明116夜景设计-117夜景设计-118夜景设计-119夜景设计-120夜景设计-121夜景设计-122结论生态化、自然化的河道让河道充满生命。充满生机的河道一定是这个城市的靓点。人性化、生活化的河道设计中考虑了很多可以亲水、近水的处理,并考虑了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的服务宗旨。开放、贯通的河道保证其空间上的连续性。做到河道与城市道路相通与周边建筑环境交融、渗透。独具文化特色的河道北护城河是历史形成的,现在是一种恢复性的设计与建设,因此并不用刻意去表现历史文化,有意制造个性,河道自身的体系及两岸的建筑与环境就反映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城市文脉的延续。只是重点性的搞一些碑记、雕塑或局部复原来展示特色文化与个性。123谢谢!请指正…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1 / 1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