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五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明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清朝的建立与统治清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专题六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潜伏的危机专题六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潜伏的危机知识导航内容简介明朝经历了276年,共有16个皇帝。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是开基立业、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的政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明朝末年,大土地所有制恶性发展,导致国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史时期。专题六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潜伏的危机知识导航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王朝的更替。2.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等史实。3.知道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潜在危机。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文献选读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明朝的建立一、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为京师建国,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至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明朝的统治一、1376年,明朝废除行省制度,在全国设13个“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的行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政,号称“三司”。事权分散,互不统属,互相监督,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部门,削除了地方割据的因素。废除行省制度和丞相1.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1377年,朱元璋设“通政使司”来主管章奏,以夺丞相之权,此乃削弱相权的一大步骤。后来发生了两起丞相专权谋反案,朱元璋以此为借口于1380年废除丞相一职。中书省与丞相职废除后,抬高了六部的地位,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这样,2000年来的相位被废除,自隋以来近700年的三省被中止。中央大权直接集皇帝于一身,专制主义大为加强。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为纠察百官善恶,防止阴谋犯上,明朝设立了监察和特务机构。监察机关初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称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左、右都御史专职弹劾百官;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弹劾地方官员,监察御史品低权高,“代天子巡守”。纠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专察六部奏章的违误。建立监察制度2.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设置特务机构3.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明代,锦衣卫一直存在。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他们还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锦衣卫延续至1661年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知识拓展锦衣卫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明朝的科举制度三年一考,考试以四书五经命题,四书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准,不许自由发挥。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这八部分是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末股,并且主要部分的字数也有限定。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研究实际问题。实行八股取士制度4.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童试,州、县学生经州县级考试。童试分三级,三级通过者称庠生、秀才,有了参加进一步考试的资格。乡试,三年一次,秋十一月初九、十二、十五;朝廷派官在省城举行,称秋闱。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举人参加,在乡试第二年二月,称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贡士参加,在皇宫大殿举行,由皇帝主持。考中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各级正式考试的中者即可为官,并可以做显官,荣耀门庭。知识拓展明代科举考试的级别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整顿吏治5.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朱元璋对公卿子弟要求极严。在全国统一以前,大将胡大海之子犯法当杀,当时胡大海正带兵打仗,别人劝朱元璋赦免其子,防止胡大海临阵叛逃。朱元璋说“宁可使胡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亲自将其子处死。据《明朝小史》记载,各府县衙的左面都有一座“皮场庙”,作为剥皮的场所;公堂旁各悬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以警百官。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即是整治地方官吏贪污之案,明太祖发现地方州、县到中央户部核算钱粮数时常带一种盖印的空白文册并常自行填写、修改,查明其中有私吞公家钱粮之事,遂将各地方衙门掌印官一律处死。可见,朱元璋整治贪污非常严厉。史海钩沉朱元璋吏治之严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明朝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三、元朝后期以来社会经济凋敝,尤其元末长期战乱,给生产造成很大破坏,明初南北各地呈现人少地旷的景象。明太祖为巩固其统治,倡导勤政爱民,恢复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奖励垦荒。针对当时荒田多的情况,令各处农民自由垦荒,垦后即为永业,永不起科(后渐渐起科);招抚流亡,劝流民回乡,并规定“外逃回乡,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2)实行军、民、商“屯田”。经过民屯、军屯和商屯,明代屯田数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民屯是把地广人稀地区的穷人移往人少或边远地区垦荒,凡移民屯种,官给耕牛、种子,免税两年,三年后亩税一半,实际等于募民开垦私田。军屯是由士兵屯耕,在内地和边疆都有“卫屯”,军屯有边疆“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驻防,八分屯种”之说,以屯种为主,收后自给并上缴国家。商屯主要是引诱盐商募人垦荒。明代食盐专卖,规定商人贩盐须运粮到边疆,按运粮多少到内地取盐出卖;商人为节省运费,常募人到边地垦荒,收获后交边防军以换取盐引,即为商屯。除上述主要措施外,明朝政府还组织兴修水利,疏浚大运河,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规定有地五亩以上须种桑、麻、棉各半亩,多者加倍,并推广植棉法,等等。这些措施实行后,明初社会经济很快从元末动乱低落中恢复并发展起来。知识拓展民屯、军屯和商屯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1.(1)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创造了条件。(2)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的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4)富有的机户依靠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条件2.(1)自给自足的思想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2)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3)“重农抑商”传统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积累,使旧的生产方式得以牢固、持久地保持。(5)手工作坊和包买商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6)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7)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会馆是旧时代科举制度和工商业活动的产物,是北京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明清两朝定都北京,每三年在京进行一次科考会试,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考试废止,先后在京举行会试201科,全国各地进京应试的举子达130多万人次。每科应试的人数有六七千,再加上一些随行的人员,多至上万。为方便这些人的食宿,于是各省及有些府、县纷纷在京设立了会馆,专门接待本乡本土的举子。另外,工商各行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协调关系,联络感情,也建立了一些行业会馆。因此,北京就成为全国会馆最多的城市,据1949年统计,全市有会馆550余座。知识拓展会馆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也提高了,雇工进一步增多,这是因为大多数农民破产到一无所有的程度,不仅土地,连农具、种子也一无所有,不能承佃土地,只能出卖劳动力,于是出现了长工、短工。明朝官方手工业匠户生产分住坐和轮班两种。据载,当时工种有188种,每种用人匠一二百人。这些匠户常“怠工”和“避班”,迫使官府改变了对官府工匠的管制办法。成化年间开始规定缴代役“班匠银”,由官府募人充役,匠籍虽然没有废除,但手工工匠对官府的隶属关系减弱了。在私营手工业作坊中,各种类型的雇工较以前明显增多,人身控制松弛,甚至观察不到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丝织业中产生,出现了从小手工业者分化出来的资本家,和商业资本支配产业的资本家。综上所述,在农业、手工业、丝织业中,一方面是为谋利而生产的有资产者,另一方面是出卖劳动力过活的雇佣劳动者(无产者);其雇佣关系以经济关系为主,没有明显的人身控制;作坊主、大商人的经营目的是出卖获利,不是自己消费。这便是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特征的雇佣关系。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张居正改革五、明朝中叶,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徭役的名目也日益繁多,大规模的徭役征发十分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各地起义不断。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的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张居正在整顿吏治、厉行节约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廉洁奉公,而且对家属也严格要求。儿子回江陵应试,他吩咐儿子自己雇车;父亲生日,他吩咐仆人带着寿礼,骑驴回乡祝寿。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张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为朝廷执法,就要以身作则。史海钩沉清廉的张居正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于是他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继两税法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征收项目和手续,使赋役合并,以田为纲,以银代役,出现了“摊丁入地”的趋势。清朝地丁银制度其实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任务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1)赋役合并,按田亩征收。将各种赋税、徭役统一为一项,以防杂乱摊派;将按人丁征发的徭役也改为主要按资产征发,并与赋税合并,摊派地亩征收。(2)田赋征银,徭役出钱。开始是部分折钱银,因为官府需要部分粮食和人夫徭役;后来全部税收改为征银,全部徭役可纳钱抵税,官府以此募人应役。(3)官府征收,废除粮长。赋役折银钱后容易存放,运送不再由粮长之类专为收运。由县官、州官、布政使管理,减少了粮长、里正鱼肉百姓的弊端。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