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2关于必修2模块考试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至第四章分值设置:满分100分题型设置:一卷选择题44分二卷综合题56分预设难度:基础题30分左右中档50分左右较难题20分左右及格线60分《地理2》的内容结构人口人的生活空间人的生产活动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域联系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人口容量课标要求具体要求7会考要求认知层次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①说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②通过阅读资料,描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③运用图表信息,分析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B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①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②举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①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②运用实例归纳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C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①说出“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涵义②辨别“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同①②说明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点AB会考基本要求认知层次基本涵义可能包括的其他行为动词说出(Ⅰ)A要求对所列地理基础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描述、概述、简述、了解、判读、选择。分析(Ⅱ)B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正确的领会,能够举例、推断、结合实例说明一些地理问题。说明、阐述、解释、区别。举例说明(Ⅲ)C能用具体实例解释说明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归纳、概括、比较、运用。人口的变化数量变化空间变化自然增长增长模式人口迁移主要原因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与人口的关系知识结构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增长差异: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构成指标:“三率”增长模式图增长模式地区(发达、发展中)差异总趋势: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念及分类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中国人口迁移的阶段及其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源和矿产资源经济因素:生活条件、就业机会、经济收入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其他因素:家庭、婚姻、教育、年龄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实例归纳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与含义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为首要因素,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概念与含义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理解1、人口增长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思考:世界人口变动的总趋势是什么?不断增长比较缓慢持续增长急剧增长越来越快,有明显阶段性工业革命二战结束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只要人口出生率高于人口死亡率,总人口数就会持续增加。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等于人口死亡率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最高峰2、衡量指标:自然增长率=—————————×100%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发展阶段模式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世界人口增长打破“高位静止”均衡,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率下降开始的;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呈现低增长。死亡率出生率从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人口增长总要经历由“高高低”型向“高低高”,继而向“三低”型模式的过渡。人口增长模式是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已基本呈现出“三低”型的特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正处在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模式的过渡。只有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仍维持“高高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4、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①粮食供给不足②就业问题严重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妨碍人力资源的形成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5、国际人口迁移二战以后15~19世纪f.?g.?d.?e.?c.?a.?b.?四个特点三条路线欧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各国居民向国外移民外籍工人增多国际难民增加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变化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二次世界大战前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迁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迁出北美洲迁入迁入大洋洲迁入迁入美洲南亚土耳其北非欧洲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拉美亚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6、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上目前e.?c.?a.?b.?三个方向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三个阶段20世纪50~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f.?g.?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B.?国家政策a?包括D.?A.?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经济因素政治因素b?E.?民族歧视c?家庭婚姻d?性别e?包括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其他因素政治迫害战争宗教迫害投亲靠友年龄在历史早期,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现代,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A.因素(主要)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B.①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②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③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C.④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宗教迫害D.⑤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⑥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地区的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E.其他因素⑦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投亲靠友性别性比性更富有迁移动力⑧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经济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政策政治因素民族歧视社会文化因素水水灾旱灾生态环境因素干旱家庭和婚姻男女年龄迁移的因素实例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公元初,犹太人散居到世界各地美国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民族因素1947年,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墨西哥农民偷渡到美国经济因素由于美国遭受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导致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大批阿富汗平民穿越边境逃往邻国巴基斯坦政治因素(战争)7、请你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概念区别影响因素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2.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3.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合理人口容量”。4.合理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环境承载力定义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a.?b.?c.?d.?e.?自然环境要素目前没有限定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情况下的人口容量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土地合理人口容量定义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a.?b.?c.?d.?e.?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相对性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课标要求具体要求会考要求认知层次4.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①在地图上,指出城市具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归纳其分布的特点。②运用事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说出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同②AC5.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①以某城市(镇)布局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镇)服务功能的差异。②运用城市空间结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同②B课标要求具体要求8会考要求认知层次6.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①C7.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①举例说明不同地域文化的去,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图同看法②举例说明地域文化的不同地区,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各异。运用所给资料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C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本章知识逻辑关系: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城市的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的规模大小城市的等级体系城市的地域结构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对城市空间布局影的响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分区影响因素发展变化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城市个体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群体不同城市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不同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层层嵌套城市数目与相互距离城市体系构建网络,理清思维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城市化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地域特征城市发展的规模特征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交通、就业、社会等问题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本质内容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二、三产业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差异特大城市与城市带发展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人文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地等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影响城市空间布局自然因素含义差异表现影响城市建筑结构影响城市建筑风格影响因素对城市建筑的影响特点在特定地域中人类活动的产物非物质方面建筑、服饰等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物质方面地域性:地域范围可大可小综合性: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稳定性: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节1、归纳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2、城市的功能与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含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城市功能区类型: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等。城市功能区特点:构成城市的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如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行政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同一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从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形成了不同功能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中不同

1 / 10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