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背景介绍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朗读全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西临长江。②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④悠悠:长远悠久。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⑥休:停止。⑦坐断:占据、割据。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全词1、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的理解。明确: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中原呢?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边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怀念以及望江感叹的悲愤之情。2、从内容出发,你觉得诗人心情如何?明确:“千古”三句,由山川满目,联想到千古兴亡,朝代更替,都成历史陈迹,只有眼前长江水奔流不息,不理人间世事。历史发展的洪流,人是无法阻止。作者将眼前所见的景象(北固楼的风光)及感触(悲愤),扩展至历史兴亡,人的渺小。借江水之东流不息,表现壮志难酬的伤感。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1.作者身处何方?做些什么?作者问了那两个问题?眼前的风光和长江流水引起了作者什么想法?他的心情如何?作者身处北固楼,凭高远眺满眼风光,景色大好。他问了「何处望神州?」、「千古兴亡事?」两个问题。「何处」两句,登楼远望,思念沦陷的国土,问得深远,答得沉痛。北固楼本是收复失地的基地,但因执政者压制,作者不能北伐,只能望江慨叹。上片问江山问兴亡壮丽河山,风景不再,山河变色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悠悠”指时间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作者在下片引用孙权的典故有何作用?明确:作者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精神。含蓄地讽刺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表现出作者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上阙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阙写什么呢?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天下英雄谁敌手?•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1.作者刻划了那一个英雄人物?作者借那英雄发挥人什么议论?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伸谋。表面上赞美孙权,实际上借古讽今,指南宋朝廷只懂向外族割地赔款求一时安宁,不若孙权发愤图强,不甘蛰伏江东一带。下阙是纵怀远古寄豪情。运用典故,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借古讽今,寄情委婉深沉,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合作探究本诗中词人有几次问答?答案又在何处?明确:有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第一次发问是在开篇,问神州大地何在,答案没有直接给出来,但是答案在作者和每个读者心中。词人紧接着第二次发问,问兴亡事,悠悠长江水作了回答,这是自问自答。第三次发问在下阕,问天下英雄,实际上是借对孙权的赞美达到讽今的效果。诗词小结这首词的用意在讽刺当时的朝廷,但辛弃疾并没有直率的表达。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国家却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暗讽南宋朝廷的懦弱。意在言外,耐人寻味。课后练习本诗与辛弃疾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有何异同?明确: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