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改造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工业建筑单体改造策略分析1.概况与本文概要工业遗存改造源自美国苏荷区的历史建筑保护。它不推倒建筑重建,而是在忠实于旧建筑历史的同时,对原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将旧工业厂房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价值更清晰的显示,使之焕发第二次生命。近年来,这种改造再利用方式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成为一种风潮。国内逐渐兴起的LOFT、创意产业园等都是工业遗存改造的典型。纵观当前国内工业遗存改造项目,改造模式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种:1.博物会展,如世博会的特钢大舞台、中国船舶馆2.城市休憩空间,如广东中山的岐江公园3.创意产业园,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创意园、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等。4.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成为集购物、娱乐、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开发,如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1933老厂房。[1]本文针对工业遗存改造中对建筑单体的改造,对其改造策略和改造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中外的案例,旨在对大三下学期的工厂改造项目做预备。2.方法归类与案例分析工业建筑的更新不仅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改建,而是从城市角度使建筑所处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提高,许多单一功能的旧建筑被改建为混合功能的建筑。具体方法可归纳为:内部空间再利用、外部特征再利用和环境特征与建筑遗存整合三种。2.1内部空间再利用产业建筑空间对于日常的空间体验而言,具有超尺度和不确定性两个特征。当改造时,建筑功能进行了置换,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形状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对其实现再利用,就是根据原有内部空间的特征对其进行空间的功能替换、重新整合和扩充增加。2.1.1案例解析案例1:澳大利亚渥石湾码头区8/9号码头改造该项目由贝斯马特事务所改建,目的在于将其转变为商业办公多功能的建筑。原先场地上的8/9号码头最早用于羊毛出口贸易,该建筑建于1912年,特色鲜明,拥有大面积的室内空间,同时,其处理操作羊毛捆的一体化斜槽与水力升降系统亦很有特色。建筑的改造设计中,原建筑中大部分的历史肌理被保留下来,而新建筑利用现代语汇,与旧有肌理形成强烈反差。具体设计为:1.在原来的通廊方向上建立两层新的夹层空间,将原本的两层建筑内部划为四个空间。夹层有镂空部分,长条形的孔槽位于嵌入中央斜屋顶的天窗下方,从而使整个建筑沐浴在天光里。2.电梯设计为精细透明的元素,崭新又具备工业化的特点,形成强烈对比。3.玻璃栏杆包围的空槽嵌入夹层内,货物仓库的原有支柱穿过空槽,将其作为主要的结构元素进行表达。4.在长向东西里面为商业用途添加新的窗户,新的低窗被嵌入外墙板,以水平的可操作式百叶窗为屏,以减少新采光口所造成的视觉影像,同时又可调控阳光的摄入。5.南立面被重新设计,玻璃幕墙之后的退后大堂在断开联系的同时,还将码头内部的结构展示出来。案例二:比利时金马布劳克斯大学礼堂这个拥有600座位的礼堂是由一个1762年建成的大谷仓改造而成。由于这个谷仓是保护建筑,只允许最小限度的改动。在改建过程中,原有结构———砖砌角柱支承的巨大横梁被完整保留,但内部被重新分隔,一半用作大礼堂,一半作为大厅和其他辅助设施。新的回廊和通向回廊的中楼采用了现代风格,但建筑师对材料的选择又突出了其“乡土”特征,大量使用木材,如新礼堂的座位。地板为砖石结构,原有的砖石结构被修缮、重新磨制和清洁。横梁除了用钢材加固外,仍保持原样。音响设施安置在屋顶不显眼的地方,以满足音乐和语言表达效果的要求。这一改建项目严格而含蓄地保持了原有建筑的特色,成功地利用已有空间创建了各有特色的新区域。2.1.2改造手段归纳1.空间重构:遗存产业建筑由于其空间开阔,很容易适应周边环境。通过分析,其内部的功能布局能更好的利用,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1)在原建筑旁建(2)只保留原承力结构,围护结构进行彻底修改(3)利用原工业建筑的高度进行夹层或者加层。(4)屋中屋2.外墙改造:(1)保护性修复:保留建筑外墙的同时,只作细致的清洗、修补,不轻易破坏原有窗扇的材质和划分,修复后的建筑在更换使用功能后,局部增设入口门庭、室内平台,外加园区设计风格统一的户外小装置如壁灯、招牌等,为营造建筑新的功能,以培、钢或玻璃材质的不同体现,在细节中表现现代设计语言。(2)新老结合的改造:在材料、形式上寻求新旧对比、碰撞(3)历史街区的立面设计3.屋面翻新:(1)增加天光。例如对原屋盖结构局部进行改变,顶部钢架进行更换,保留了原来的平板结构,引进三角型球悬结构钢架,并在其结构上开设玻璃天窗。(2)屋顶结构改造(3)屋顶花园:改善呆板的空间布局,新的屋顶风格统一,对比强烈。4.室内照明设计2.2外部特征再利用2.2.1案例分析产业建筑遗产大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对其外部形象的处理一般采用比较谨慎的态度,保留大部分原有建筑的外部特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整修或更换局部构件。新建部分采取与原始风格相协调的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旧建筑的原始风貌;或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处理新旧部分的关系,以明确新旧建筑间的传承关系。案例1:如奥地利维也纳煤气厂改造项目维也纳煤气厂建于1896-1899年,由四个直径6419m,高7215m的巨型砖构煤气储气罐组成,为欧洲最古老、也曾是最大的储气罐。它们是奥地利最重要的产业建筑遗产之一,其厚重的砖外墙具有经典的尺度及比例、丰富的线脚和细部,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历史信息。该新城区开发的总体概念是,充分尊重煤气储罐在城市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创造一个以煤气罐为标志的新城区。保留煤气罐原有外观,通过内部的彻底改建来适应功能转换,使其既适合现代生活所需,又能让人从外观上清晰地辨认出它们昔日的功能和历史。四个煤气罐的改建设计分别由让・努维尔、蓝天小组、曼弗雷迪・威道恩(Manfredwehdorn)和威廉・霍兹鲍耶(WilhelmHolzbauer)完成。改建后成为集公寓、商业、娱乐和办公为一体的“煤气厂城”。2.2.2外部特征利用手法分析1.高技表现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高技术的设计手法已经深入人心,钢和玻璃为表现素材的建筑就是公众对现代建筑的朴素理解,运用这些材料可以尽量减弱建筑本身的厚重和体量感,这也自然带来有别于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在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中,钢和玻璃等现代材料的运用,与旧建筑砖、石材料的悠久质感容易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表现新旧的更替和融合因而被广泛采用。如:德国柏林国会大厦。2.材料表现常见的材料有玻璃、混凝土、木结构等。在旧建筑改造中,出于旧建筑的真实性和可读性的要求,与旧建筑肌体直接相连的新改造部分的新肌体,应尽可能采用与旧建筑不同的材料,玻璃与砖石等材料可以明显区分和识别。玻璃与旧建筑连接时,对旧建筑特有的肌体的破坏程度小,还有易于拆卸等优点。另外,玻璃具有真实虚幻的现代建筑形式美,能与旧建筑的历史氛围形成良好的对比。(如:大英博物馆玻璃屋顶)混凝土表现改造旧工业建筑不再强调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内在逻辑,而是强调其作为承载历史文脉的情感内涵,并成为建筑表现的中心,与新技术设计的更新相结合,表达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精神所在。木结构表现现代人对木材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但是因为木材特有的质地,也是因为建筑的木结构曾经是建筑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混凝土一样,很多旧建筑都会有木结构暴露出来。混凝土材料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感觉,那么木结构给人的则是宁静的想象空间。3.异型体表现早期解构主义建筑热衷于异型体的创作,按照其自身系统的逻辑关系生成了很多建筑,拓展了人们对建筑的传统印象,也预示了建筑的多种可能性。而许多旧建筑的空间和结构大都矩形平面、单调呆板,显得规整有余而生气不足。但这为旧建筑改造寻找一个新旧结合的契合点:即在规则的即有空间中增加活跃空间的形体元素。(如:英国谢菲尔德的旧钢铁厂改造的科技游乐中心)。4.构件雕塑化表现在建筑空间设计中雕塑的作用显而易见,雕塑不但是构成,同时也留给人们许多回味和思考。由于旧工业建筑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殊性,建筑中的机械设备和一些特殊生产构件,在改造过程中便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创作,将其雕塑化处理,使其在新的建筑空间中发挥新的功能,这些实物的继续存在就是对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如:北京“798”工厂内原厂设备改造为雕塑)5.极少表现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一种回归简洁的趋势。简练的形式、纯净的空间和精巧的构造是极少主义建筑所要表达的内在本质。极少主义建筑表现的就是一种简约之美。在旧建筑改造方面,SOHO区的住宅大都利用早期工业建筑改造成居住建筑,改造中尽量保留原车间或仓库的阔敞空间,以“空”的韵味取胜,从繁杂中解脱出来,变成了洁净而直截了当的建筑美,也表现了业主对平静单纯、朴素清雅的一种向往。(如:伦敦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2.3环境特征与建筑遗存整合有些产业建筑遗产的环境特征鲜明,可以利用场地环境本身的形状、坡度、绿化、设备、机械构件等物质因素,以及周围邻近区域的历史人文因素等,整合成为工业遗址公园或广场。在突出历史特色和塑造隐喻场所精神的外部环境的同时,改善了原有地区的城市环境,使其变成城市绿色休闲区。案例1:瑞士温特图尔苏尔泽工业区卡瑟琳娜-苏尔泽广场温特图尔是瑞士著名工业城镇,国际著名企业苏尔泽股份公司就诞生于此。20世纪80年代末,苏尔泽股份公司决定停止在温特图尔基地的机器制造,并将用地改作它用。该区地处城市中心位置、交通便捷,这为那些在老城区中没有足够空间安置的城市功能,诸如教育、娱乐和购物等需要大面积的城市功能提供了可能,其中离铁路车站比较近的一座大型工业建筑被改造成音乐厅和演艺场所。它与另一幢变成车库的建筑之间的货栈场地被改造成一处风格前卫、尺度巨大的公共开放空间———卡瑟琳娜-苏尔泽广场,原先的门式起重机连同支承结构转化成一种另类的环境景观。原先一些与工业相关的铁轨、车轮、火车车厢、吊车构架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留,并成为城市视觉元素和景观的一部分。案例2:中山岐江公园该案例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就是逸仙湖公园。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水面与歧江河相联通。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在园区的设计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岭南园林特色,又采用了西方古典几何式造园,达到了工业场地景观恢复的目的。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同时,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新的设计。并通过新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公园设置了一些建筑小品,均是对原工业基地风貌的尊重与现代演绎:(1)水塔将是一座50~60年的普通水塔罩进一个现代科技的玻璃盒后,有了别样的价值。同时,岛上的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的功能。另一个水塔则采用了减法设计:剥去其水泥的外衣,展示给人们的是曾经金属钢架的基本结构--这一设计是对工业建筑的戏剧化的再现,从而试图更强烈地传达关于本场所的体验。(2)船坞在保留的钢架船坞中,抽屉式插入了游船码头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旧结构作为荫棚和历史纪念物而存在。(3)铁轨铁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符号,也是造船厂的重要景观元素,新船下水、旧船上岸,都借助于铁轨的帮助。在残存的铁轨上,人们找到了乐趣;一种跨越的乐趣,一种寻求挑战的乐趣。案例3:重庆天地项目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渝中区化龙桥瑞天路,处于中心地段,是集商务、娱乐、购物、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其商业区打造的是陪都时期风格,将古老的山地村落、旧时的工业建筑以玻璃和钢结构的现代元素融合。其入口处的钟楼成为标志性的坐标,是将旧厂房的钟楼完全保留并将以改造,添上“囍”增加娱乐氛围,保留了原始工业气息;对旧厂房的改造也运用了原始框架结构,细部以现代建筑手法处理。3.总结建筑改造的总体原则是尊重工业遗存的原始格局、结构和材料特色,不对旧建筑进行随意或过分的拆改和装饰。价值较高的建筑遗产,建筑外表遵循“整旧如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