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建立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使其规范化、合理化。2范围适用于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检验操作。3职责质量管理部相关人员对本法负责;4定义无。5内容5.1概述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査时,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5.2检验量5.2.1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或cm2);5.2.2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最小包装的供试品,混合,取规定量供试品进行检验;5.2.3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用于阳性对照试验)。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5.3样品处理5.3.1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供试液制备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如果下列供试液制备方法经确认均不适用,应建立其他适宜的方法。5.3.1.1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5.3.1.2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人表面活性剂如0.1%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必要时也可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5.3.1.3油脂类供试取供试品:取供试品,加人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面活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人预热的稀释液使成1:10供试液,保温,混合,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乳状液。必要时,用稀释液或含上述表面活性剂的稀释液进一步稀释成10倍系列稀释。5.3.2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供试液接种后,按“微生物回收”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若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小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值的50%,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5.3.2.1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5.3.2.2加人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中和剂或灭活剂(见表1: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可用于消除干扰物的抑菌活性,最好在稀释液或培养基灭菌前加入。若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试验中应设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即取相应量稀释液替代供试品同试验组操作,以确认其有效性和对微生物无毒性。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的菌落数与菌液对照组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表1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干扰物可选用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戊二醛、汞制剂亚硫酸氢钠酚类、乙醇、醛类、吸附物稀释法醛类甘氨酸季铵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双胍类化合物卵磷脂季铵化合物、碘、对羟基苯甲酸聚山梨酯水银巯基醋酸盐水银、汞化物、醛类硫代硫酸盐EDTA、唆喏酮类抗生素镁或钙离子磺胺类对氨基苯甲酸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5.3.2.3采用薄膜过滤法。5.3.2.4上述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若没有适宜消除供试品抑菌活性的方法,对特定试验菌回收的失败,表明供试品对该试验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同时也表明供试品不易被该类微生物污染。但是,供试品也可能仅对特定试验菌株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菌株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根据供试品须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判断的前提下,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若方法适用性试验符合要求,应以该稀释级供试液作为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供试品检査。5.4计数方法计数方法一般为平皿法、薄膜过滤法。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5.4.1平皿法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和菌数测定,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板。5.4.1.1倾注法: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制备的供试液1ml,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人15~20ml温度不超过45℃熔化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若使用直径较大的平皿,培养基的用量应相应增加。按规定条件培养、计数。5.4.1.2涂布法:取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人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适宜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若使用直径较大的平皿,培养基用量也应相应增加。每一平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制备的供试液不少于0.1ml。按规定条件培养、计数。5.4.2薄膜过滤法5.4.2.1薄膜过滤法所采用的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供试品及其溶剂应不影响滤膜材质对微生物的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5.4.2.2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或10cm2的供试品,若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较多时,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中,混匀,过滤。用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若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若测定霉菌和酵母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按规定条件培养、计数。5.5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5.5.1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所加菌液的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5.5.1.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1ml供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5.5.1.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5.5.1.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5.5.2若因供试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较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供试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果供试品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试液可经过中和、稀释或薄膜过滤处理后再加入试验菌悬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5.5.3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表2所列的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用的各试验菌应逐一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微生物的回收可采用平皿法、薄膜过滤法。5.5.3.1平皿法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表2中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皿,以算术均值作为计数结果。5.5.3.1.1倾注法:按表2规定条件培养、计数。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5.5.3.1.2涂布法:按表2规定条件培养、计数。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5.5.3.2薄膜过滤法:按表2规定条件培养、计数。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5.5.4结果判断5.5.4.1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采用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时,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若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均符合要求,照所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及计数方法进行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5.5.4.2方法适用性确认时,若采用上述方法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检查。5.6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表2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试验菌株试验菌液的制备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需氧菌总数计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需氧菌总数计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MCC(B)26003)〕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18~24小时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3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MPN法),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3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CMCC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18~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MPN法),培养温度30~35℃,培养(B)10104〕24小时间不超过3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时间不超过3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MCC(B)63501〕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18~24小时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3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MPN法),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3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CMCC(F)98001〕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CMCC(F)98003〕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5~7天,或直到获得丰富的孢子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