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论上的根本区别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院0901熊婷婷2009102010148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论上的根本区别费尔巴哈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来分析人的本质,认为人本质就是上述属性之总和;而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其自然属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生产劳动,批驳了费尔巴哈的脱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扬弃和超越了费尔巴哈。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出发点问题。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费尔巴哈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活动,马克思则认为实践是人特有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其人,就决不能把人同自己的存在方式的实践活动割裂开来,而必需把人当作现实的人;不是把人看作感性的存在,而是看作感性活动的存在。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立足于现实;考察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是对现实的人做具体的、历史的综合分析。而费尔巴哈则是从某些特殊或个别人的主观意识中找出永恒不变的普遍模式,把它当作人的本质或普遍的“人性”。在费尔巴哈看来,现实的人不是人,只有观念的人才是人。其次,关于人的本质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的本质怎样,人应当是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是由他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当然,强调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并不等于说人的本质只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来。人的本质是作为现实的人存在的根据,这种根据存在于人的现实关系之中。而人的现实关系是人与世界全面的关系,既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的根本属性在于社会性,并不排斥人的自然属性。人凭借具有社会特点的劳动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人化,从而成为社会活动的客体。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恰恰是人的社会性的关系,体现着人的社会本质。而费尔巴哈则是以自然的人为基础去解释人的一切问题,不是把人理解为处于具体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而是把人理解为只具有生物本能的、自然的人,认为人的本质不是社会而是自然。最后,关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片面地、孤立地看待人的自然属性,它导致了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本能论”、“生命冲动论”和非理性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泛滥,一度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所利用。马克思则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相统一的观点,指出现实的人的自然本性是已经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纯粹作为自然生命的人不是现实的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用人的抽象自然属性代替人的社会特质来看待人的本质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违背事实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它实质上是为反社会、反文明、反科学的行为辩护的谬论。总之,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并将人的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费尔巴哈则从感性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生物特性决定的,并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截然分开。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