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声学建筑声环境概述(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声环境概述1.学习建筑声环境的目的2.声环境设计和研究的内容3.建筑声学发展简史4.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1.学习目的:•(1)为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创造良好的声环境;避免或防止出现坏的声环境。•(2)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声环境设计是专门研究如何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合适的声音环境。•建筑声环境设计不仅要关注室外声音,也要关注室内声音。•城市规划主要关注室外噪声。声音分两类•声音是人类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凡是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都属于声环境范畴;例如谈话、鸟鸣、音乐、泉水叮咚、歌声等;但也能听到吵闹、机器轰鸣、车辆的轰鸣等噪声。•从人的感受上,声音分两类:•一类:舒服的,喜欢的。如音乐、歌唱、生活中的交谈等。二类:不舒服的,讨厌的。如噪声、爆炸声、刺耳的啸叫声等。•有时,一类也会转换成二类,如邻居的歌声、别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以及应该听见听清而听不见、听不清的交谈等。在历史上,由于掌握的声学知识不够或是不懂,造成设计失误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例很多:1962年9月23日开幕的纽约林肯中心爱乐音乐厅,为了对此厅进行有效的声学设计,白瑞纳克博士对世界上已有的54座著名音乐建筑进行了系统调研,并著有《音乐、声学和建筑》一书,却在音质方面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经多次改装,后于1976年10月19日再次落成,成为音乐厅建筑史上最悲惨的实例。据最近消息,其演奏空间仍在进行小范围改造。失败原因:(1)只强调亲切感而没有认识到侧向反射声的重要性,顶棚反射板增加的反射声几乎同时到达听众的双耳,缺少侧向反射带来的围绕感。(2)为了在直达声与后期反射声之间插进一些早期反射声,他在大厅中引进了“浮云”,但由于浮云尺度过于单一,且呈晶格状规则布置,导致相邻低频声的相消干涉,使听众听不到有些演奏(如大提琴)的声音,成了一种“无声电影”。(3)浮云的大小和形状不足以扩散低频反射声,使低频成份衰减得很厉害,还显出了G.M.Sessier和J.E.West所发现的另一不利现象,即直达声掠过多排座席时低频声衰减越来越多。泉州文化教育局的影剧院设计问题石狮市某舞厅的建设问题设计良好的设计不好或完全没有考虑声学的维也纳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已重建)北大纪念堂、人大会堂(小礼堂)清华大礼堂(已部分改建)首都剧场石家庄铁道学院礼堂2.建筑声环境设计和研究的内容2.1设计内容声环境设计围绕着人的感受,在建筑设计中做到:(1)如何保证一类的声音听清听好——音质设计。主要是音乐厅、剧院、礼堂、报告厅、多功能厅、电影院等。设计得OK:音质丰满、浑厚、有感染力、为演出和集会创造良好效果。设计得不OK:嘈杂、声音或干瘪或浑浊,听不清、听不好、听不见。(2)控制或降低二类声音(噪声)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干扰——噪声控制。主要是有安静要求的房间,如录音室、演播室、旅馆客房、居民住宅卧室等等。对于录音室、演播室等声学建筑对隔声隔振要求非常高,需要专门的声学设计。对于旅馆、公用建筑、民用住宅人们对安静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当前,为了节约空间和建筑造价,越来越多地使用薄而轻的隔墙材料,施工时常带有缝隙,造成隔声问题越来越多。福建省高级度假村总统套房的噪声问题:总图二号楼二号楼空调设备二号楼空调设备二号楼空调设备五号楼空调设备2.2研究内容(1)材料的声学性能测试与研究吸声材料:材料的吸声机理、如何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不同吸声材料的应用等等。隔声材料:材料的隔声机理,如何提高材料的隔声性能,如何评定材料的隔声性能,材料隔振的机理,不同材料隔振效果等。实例:1)天花板吸声性能、剧场座椅吸声性能。2)轻质隔墙产品隔声性能、如何提高隔声能力?(2)噪声的防止与治理噪声的标准、规划阶段如何避免噪声、出现噪声如何解决,交通噪声如何控制?实例:1)飞机噪声和交通噪声干扰问题。2)教师住宅受交通噪声影响,教师选房问题。3)噪声扰民问题。4)交通隔声屏障问题。(3)其他•电声。•模型声学测定。•声学测量:声音本身性质的测定、房间声学的测定、材料声学性质的测定。•声学实验室的设计研究。•计算机模拟。3.建筑声学发展简史古罗马的露天剧场:露天剧场存在的问题是:(1)露天状态下,声能下降很快。(2)相当大的声能被观众吸收(3)噪声干扰。解决方法:加声反射罩;控制演出时周围的噪声干扰。中世纪教堂建筑自从罗马帝国被推翻后,中世纪建造的唯一厅堂就是教堂。中世纪的室内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科学的成分很少。教堂的声学环境的特点是音质特别丰满,混响时间很长,可懂度很差。十五世纪的剧场十五世纪后,欧洲建了很多剧场,有些剧场的观众容量很大。如意大利维琴察,由帕拉帝迪奥设计的奥林匹克剧院,建于1579~1584,有3000个座位。又如1618年由亚历迪奥设计的意大利帕尔马市的法内斯剧场,可容纳观众2500人。从掌握的资料来看,虽然这个时代的建筑师几乎没有任何室内声学知识,但这个时代建造的几座剧院和其他厅堂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音质缺陷。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观众的吸声和剧场内华丽的表面装饰起到了扩散作用,使剧场的混响时间控制比较合理,声能分布也比较均匀。17世纪的马蹄形歌剧院从十五世纪修建的一些剧院发展到十七世纪,出现了马蹄形歌剧院。这种歌剧院有较大的舞台和舞台建筑,以及环形包厢或台阶式座位,排列至接近顶棚。这种剧院的特点是利用观众坐席大面积吸收声音,使混响时间比较短,这种声学环境适合于轻松愉快的意大利歌剧演出。•在理论研究方面,十七世纪开始有人研究室内声学。十七世纪的阿.柯切尔所著的《声响》,最早介绍了室内声学现象,并论述了早期的声学经验和实践。十九世纪初,德国人E.F.弗里德利科察拉迪所著的《声学》一书中,致力于解释有关混响的现象。19世纪的音乐厅音乐厅早期发展阶段是在十七世纪中后到十九世纪,包括:早期音乐演奏室、娱乐花园和大尺度的音乐厅,是后来古典“鞋盒型”音乐厅的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19世纪前作曲家所做的音乐作品是与其表演空间相适应的,这一时期的演奏空间基本是矩形空间。19世纪以后,随着浪漫主义音乐及现代音乐的产生,演出空间变得丰富多彩,出现了扇形、多边形、马蹄形、椭圆形、圆形等多种形状,其混响时间及室内装饰风格也各不相同。在这一时期,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仍然没有太多的理论可以遵循。厅堂声学设计理论的出现---赛宾公式从十九世纪开始,在维也纳、莱比锡、格拉斯哥和巴塞尔等城市,都建造了一些供演出的音乐厅。这些十九世纪建造的音乐厅已反映出声学上的丰硕成果,直到今天仍然有参考价值。到二十世纪,赛宾(WallaceClementSabine,1868-1919)(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助教)在1898年第一个提出对厅堂物理性质作定量化计算的公式——混响时间公式,并确立了近代厅堂声学理论,从此,厅堂音质设计的经验主义时代结束了。•赛宾在28岁时被指派改善哈佛福格艺术博物馆(FoggArtMuseum)内半圆形报告厅的不佳音响效果,通过大量艰苦的测量和与附近音质较好的塞德斯剧场(SanderTheater)的比较分析,他发现,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的衰减率有重要的意义。•他曾对厅内一声源(管风琴)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到刚刚听不到的水平时的时间进行了测定,并定义此过程为“混响时间”,这一时间是房间容积和室内吸声量的函数。1898年,赛宾受邀出任新波士顿交响音乐厅声学顾问,为此,他分析了大量实测资料,终于得出了混响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即著名的混响时间公式。这一公式被首次应用于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的设计,获得了巨大成功。至今,混响时间仍然是厅堂设计中最主要的声学指标之一。哈斯(Hass)效应与活跃度•1951年哈斯发现:间延迟大于35ms且具有一定强度的延迟声可以从听觉上被分辨出来,但其方向仍在未经延时的声源方向,只有延时大于50ms后,第二声源才被感知。•白瑞纳克和舒尔茨:•活跃度=10lg(混响声能/早期声能)马歇尔的侧向声原理1967年,新西兰声学家马歇尔(HaroidMarshall)教授最先将人的双耳收听原理同音乐厅的声学原理结合起来,认为19世纪“鞋盒型”音乐厅的绝佳音质,除缘于混响时间及声扩散以外,直达声到达听众后的前50~80ms的早期侧向反射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些音乐厅中每个听众都接受到强大的早期反射声能,其中侧向反射比来自头顶的反射声更为重要,因为它提供给听众更强的立体环绕感。1968年,马歇尔(A.H.Marshall)提出了“早期侧向反射声”对音质起重要作用,认为需要有较多的早期侧向反射声,使听者有置身于音乐之中的一种“空间印象(spatialimpression)”感觉,空间感对响度及与低音相关的温暖感很重要。由于声音向后传播时,观众头顶的掠射吸收使声能衰减,必须靠侧向反射将声音传至观众席后部。这些发现意义重大,从此开始了将反射声的空间分布与时间系列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阶段。该理论已成为近期影响音乐厅形状设计的主要理论,使新建音乐厅开始注重并应用侧向反射声。•巴乔(1980)和巴隆:•侧向能量因子LEF=早期侧向声能与早期总声能之比。IACC两耳互相关函数日本声学家安藤四一(Y.Ando)教授在70年代做了一系列模拟双耳接收的“内耳互相关”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音质与反射声的水平方向分布有关。布朗(M.Barron)在近20年来对不同方向、不同强度、不同时延的反射声的听感进行了长期研究,得到实验结论为:过高声级和过短延时的反射声会产生声像漂移(这与哈斯(Haas)效应相一致)或染色效应;过长的延时有回声干扰的感觉;只有大约50~80ms延时的反射声,并且有足够的侧向反射声能量才会有“空间印象”的效果。80年代,安藤四一教授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研究引入了唯一的双耳(空间)评价标准——双耳听觉互相关函数(IACC),它衡量双耳声信号的差异性,这种相互关系又是声场空间感的量度。双耳听闻效应属心理和生理声学研究范畴,它提示了音乐厅中侧向反射的重要性,既使人了解到“鞋盒形”音乐厅音质良好的原因,同时也掌握了“鞋盒形”以外的其它有效的声学设计造型。•8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桔县新建的一座音乐厅(SegerstromHall),可谓这方面杰出的代表之作。IACC作为评价空间感的指标,它开辟了音质研究的一个新途径,也使音乐厅的音质评价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但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指向性传声器的选择,测定用声源的选择(声源信号不同,结果大不相同)等等。•安藤四一在总结前人的工作后,1985年出版《音乐厅声学》一书,提出4个独立指标a混响时间,b声压级,c初始延时间隙ITDG(直达声与第一个强反射声之间间隔),d双耳互相关函数IACC•1991年我国著名声学家吴硕贤院士,在《美国声学学会志》提出用模糊集理论来综合评价厅堂音质。建议用乐队齐奏强音标志乐段的平均声压级Lpf作为厅堂响度的物理指标。***现代建筑声学设计的复杂性1930年以后出现了电影,从那时开始,高质量的录音和重现在科学、教育、文化、社会活动、娱乐中开始起到极大的作用。无线广播的飞速发展,给声学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高级的音乐欣赏技术。•声学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实验室实验,给建筑师控制建筑内的声学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世界各国修建了相当大规模的厅堂。•隔声隔噪、吸声降噪、噪声源控制等噪声处理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噪声于建筑密不可分,噪声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已经成为建筑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噪声规划、噪声控制等理论也逐渐演化开来。•事实上,现代音乐厅的音质设计虽可利用建筑声学中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建筑师不懂和未考虑这些成果,或者不懂得怎样把这些成果在设计中利用,所以失败例很多。有些现代厅堂的音质还不如古典的一些厅堂,原因除了古典音乐是在古典形式的厅堂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之外,现代厅堂在尺度、体型和材料等方面已有了很大变化,而在其间演奏的音乐(绝大多数)却变化不大。•声学上的探索正在逐步揭开厅堂音质之迷。然而看看历史上许多失败的例子,音乐家们对新音乐厅的不满和不安不会消除。建筑师们一方面要积极研究有效利用新的声学理论及技术成果,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