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郭玉红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媒介室•(中疾控传防发〔2014〕360号)•缘由:全球和中国登革热疫情形势全球登革热疫情概况•2012年,登革热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蚊传疾病。•过去50年来,登革热发病率增加30倍。每年超过100个流行国家新增感染约5千万至1亿(WHO,2012)。图1.每年上报至WHO的登革热与严重登革病例平均数(1955-2007)与近年病例数(2008-2010).全球登革热疫情概况•目前,全球有25亿登革热风险人群,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GublerDJ,MeltzerMI,1999)。低估与误诊不容忽视(SuayaJetal.,2007;BeattyMEetal.2011)。•每百万人口每年损失264伤残调整寿命年(CattandPetal,2006)。全球登革热流行风险分布图(SimmonsCPetal,2012)登革热蚊媒伊蚊监测指南依据1.媒介伊蚊孳生和活动特性形成媒介监测方案;目标掌握媒介规律;评估疫情风险;登革热传播途径不存在人与人直接传播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热防控现状1、没有疫苗&特效药2、当前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切断媒介传播途径加强登革热病例监测与管理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与管理依据:媒介伊蚊特性9登革热媒介伊蚊•埃及伊蚊-盾片上有一对括号型白斑•白纹伊蚊-盾片中央银白纵条伊蚊分布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已从亚洲扩散到非洲、美洲和欧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随着旧轮胎(伊蚊产卵于轮胎的积水中)的国际贸易而扩散白纹伊蚊原本是森林生物物种现已适应农村,郊区和城市的人居环境,属半家栖埃及伊蚊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海拔1000m以上地区相对较少南北纬35°之间,最北发现于北纬45°地理分布=冬季10℃等温线我国海南、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部分地区家栖传播能力最强特性:白天叮人结果:诱蚊灯等工具不适宜对其监测引自:李国太等,长江流域白纹伊蚊刺叮活动节律及孳生情况调查,2010,中华卫生杀虫药械。双层叠帐法-成蚊•双层叠帐(外层:1.8m×1.8m×1.5m;内层:1.2m×1.2m×2.0m)、计数器、手电筒、电动吸蚊器等。•操作:选择居民区附近的外环境作为监测地点,在上午或下午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内,诱集者位于内部封闭蚊帐中暴露两条小腿,收集者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停落在蚊帐上的伊蚊持续30min,分类鉴定,记录诱蚊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地点、温度、湿度和风速.•个人防护:收集者需涂抹蚊虫趋避剂,诱集者工作结束时涂抹蚊虫趋避剂。14三属蚊类的生活史:卵、幼虫、蛹和成蚊15孳生场所•广泛孳生于住区的各类人工和植物容器以及其他积水中–埃及伊蚊:室内饮用水缸、罐积水和露天积集雨水的缸罐等,水较清澈(家栖型)。–白纹伊蚊:室内、外人工、植物容器和积集雨水的石穴、石臼、石槽、水泥池等(半家栖型)16蚊虫生活史登革热媒介伊蚊孳生地类型•幼虫密度监测一般是监测各种水体中蚊虫幼虫的数量和在各种容器中孳生的情况,判断这个地区蚊虫的密度。•登革热的重要媒介伊蚊,由于主要在房屋周围的小型容器中孳生,所以通过检查容器中幼虫的数量可以方便地估计该地区蚊虫的密度,所以产生了一系列监测方法和蚊密度计算方法。布雷图指数法•器具:手电筒、捞勺、吸管、蚊虫收集装置、标签纸等。•方法:每个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村的居民区调查不少于10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蚊幼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布雷图指数计算公式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为避免连续监测对蚊虫密度造成影响,相邻两次监测应在不同户次进行。布雷图指数法难点1、孳生地调查同时会进行处理,影响后续结果;常规监测时相邻两次在不同户次进行。•2、入户困难;诱蚊诱卵器法诱蚊诱卵器•诱卵器是专门为吸引伊蚊产卵而设计的小型容器。装入少量水后可以吸引伊蚊产卵。然后通过检查有卵的诱卵器的比例,即可估计出伊蚊密度。诱蚊诱卵器法•器具:诱蚊诱卵器、白色滤纸、隔夜自来水、标签纸等。•方法:每个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村的居民区共布放不少于100只诱蚊诱卵器,一般每25-30米距离布放一个诱蚊诱卵器,主要布放在居民区、单位、学校等楼顶天台、工地、空中花园或外环境的树木、花草、灌木丛等公共绿化带等,连续布放4天,第4天检查,收集诱捕成蚊,蚊卵需饲养至高龄幼虫或成蚊后进行种类鉴定,计算诱蚊诱卵器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计算公式监测方案一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监测目的•掌握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变化和长期趋势。•为登革热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监测内容和方法•Ⅰ类地区确定至少15个登革热高风险县区(涵盖本省内全部登革热高风险区域),Ⅱ类地区确定至少10个登革热风险县区,Ⅲ类地区选择5个县区作为监测点开展伊蚊监测。•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各地方案选定后,原则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案。监测季节和频次Ⅰ类地区登革热高风险区域的蚊虫活动季节,每月2次,间隔10-15天;Ⅱ类地区蚊虫发生高峰季节(5-10月)每月1次;Ⅲ类地区参照本指南于5-10月开展不少于3次监测工作。标本保存及运输每年于伊蚊活动高峰期采集不少于100只干制标本,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生境、虫态等信息。收集工作完成后及时寄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媒介室。数据收集、报告(一)监测点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人进行每月的媒介监测数据收集,并计算相关的监测指标,归档保存。(二)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报告系统,在时限内及时报告监测数据。Ⅰ类地区:各监测区县每月15日前上报上半月监测数据,每月30日前上报下半月监测数据;Ⅱ类和Ⅲ类地区:各监测区县每月25日前上报本月监测数据;数据利用作为各级疾控机构登革热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首次发现埃及伊蚊时保存监测所获标本,立刻将监测结果报告上级技术部门,核实后由辖区政府组织对监测点进行灭蚊处理。各级疾控机构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于流行季节每月形成登革热专题风险评估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监测点。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20时,提示存在登革热暴发高风险,建议疾控机构提请辖区政府组织开展消除蚊媒孳生地和灭蚊工作。监测方案二登革热蚊媒应急监测和风险评估监测目的在发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时,对疫点及周边环境开展媒介伊蚊种类及密度调查,评估疫情传播风险。监测方法布雷图指数法(蚊幼)双层叠帐法(成蚊)诱蚊诱卵器法(选择执行)监测区域和频次布雷图指数法:登革热疫情发生1-2天内,核心区进行1次全面覆盖调查和应急蚊媒控制,随后每2-3天重复进行控制与调查,直至BI小于5;警戒区每周调查1次;监控区每2周调查1次。诱蚊诱卵器法:核心区诱蚊诱卵器放置4天后每2-3天检查1次,发现阳性诱卵器时收回并补充新的诱卵器;警戒区每周监测1次;监控区每2周监测1次。双层叠帐法:核心区每3天1次,警戒区每周1次;监控区每2周1次。风险评估在25天内无登革热新发病例,且核心区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降至5以下,同时双层叠帐法成蚊密度不高于2(只/人·时)可以结束本次应急处理工作。布雷图指数值指示意义采取措施小于5大于5有传播风险执行控制措施大于10有暴发风险执行控制措施大于20有区域流行风险执行控制措施防制效果评估评估方法•布雷图指数法•双层叠帐法•诱蚊诱卵器法应急处理5.1超低容量喷雾•5.1.7处理频率和效果评价•超低容量喷雾前后,采用GB/T23797中帐诱法或诱蚊灯法进行蚊密度调查,评价控制效果。•备注:•如果孳生地处理不彻底,诱蚊灯法监测的蚊密度并不会显著降低,有时甚至会增高;而动物帐诱法通常会降低,这是因为新羽化的成蚊要过几天才能吸血。5.1超低容量喷雾•5.1.7处理频率和效果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标准:成蚊密度下降的评价界点为80%,当密度下降率80%时,说明处理效果不明显,需要加大处理频次或调整使用的杀虫剂类型。5.2滞留喷洒5.2.6处理频率和效果评价滞留喷洒可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质确定处理频率。长效杀虫剂,可1-3个月处理一次。完成滞留喷洒工作后,每间隔一段时间采用GB/T23797中栖息蚊虫捕捉法进行控制效果调查,以评价控制效果。控制效果评价标准:密度下降率的评价界点为70%,当密度下降率70%时,说明处理效果不明显,需调整使用的杀虫剂类型再次处理。抗药性•蚊虫抗药性测定的意义之一用于应急蚊媒控制,避免无效药物的使用。前期基础工作登革热媒介伊蚊的抗药性监测2014年全国“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抗药性监测”欢迎大家参加!技术负责人:孟凤霞mengfengxia@icdc.cntel:010-58900739,13693300532本着中国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提供(1)监测方案和操作指南;(2)监测用杀虫剂和监测用药纸;(3)现场操作的技术指导;(4)协助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主要监测方法:生测(成蚊、幼蚊);生化(代谢酶活性的测定)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制效果评估登革热流行加剧蚊媒生物学常规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应急监测应急控制保护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