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学反思范清水2015.1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小棒练习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当然这节课上完后总体的感觉不是很好,上完课我就及时对这节课做了反思,不足的地方还很多:1、在备这节课时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对要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设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在提出问题时语言有几处不到位,比如:从“分一分”“摆一摆”中引出除法,当时设想的是“同学们的分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怎样来计算?”而在上课时说成了“用小棒分是不是很麻烦,那你们谁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计算”这个问题说的很没有水平,说明我对教材的挖掘还是不够。2、这节课是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平均分来引出除法,在我提出两只小猴子争吵怎么分时,学生回答平均分,紧接着我有提问“那谁知道什么是平均分?”有一学生这样回答“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学生这个问题回答的很不错可是我没有抓住,应该抓住这个问题来再次强调分均分的含义,让孩子更具体理解平均分,为下面的环节打好基础。3、建立平均分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要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每个数代表的意义,此处考虑的不是很到位,在本节课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包含分,可是我对这个重点没有抓住,以至于学生对此处的概念比较模糊,在遇到问题是不知道怎样去选除数,总是把除数和商搞混。4、这节课是用“分一分”来引出除法的,所以在学生用小棒分完之后应强调分的结果,平均分重点是在结果,而在此处我没有重视,以至于在学生分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去分,例如:用12跟小棒代替香蕉来分给两只猴子,有一位孩子是这样分的,先给同桌4根,再给自己4根,可是剩下4根不够分了。5、数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从主题图中去思考!这些都是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分香蕉》教学反思范清水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