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理论部分:第一章概论1、总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我国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2、专门贸易体系: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标准。(关境)3、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对外贸易总额,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世界出口货物总额小于世界进口货物总额。国际贸易额是单指世界出口货物总额。4、国际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5、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贸易顺差,出超;贸易逆差,入超;贸易平衡。>0出超NetExport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贸易平衡<0入超NetImport6、贸易条件: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表示出口一单位实物可交换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当年贸易条件系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大于100该国贸易条件改善,小于100贸易条件恶化。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外贸政策,国内市场。8、对外贸易依存度:Z=(X+M)/GDP×100%出口依存度公式为:Zx=X/GDP×100%进口依存度也称市场开放度,公式为:Zm=M/GDP×100%第二章国际自由贸易理论(重点30-40分)1、重商主义:15一l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它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早期被称为重金主义;晚期:贸易差额论,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简答:中国和日本都是新重商主义国家,有无道理?答:重商主义是指中世纪末期西欧、南欧国家从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其基本内容是: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即财富;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一个国家财富必不可少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如果它没有贵金属,就必须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具体来说,重商主义这一学派的理论要点包括以下几点:①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最重要的形成来源。②认为要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必须以本国制造品出口到外国以换取黄金、白银(贵金属)。③国际贸易的原则是多卖,少买,从而使贵金属(外汇)多在国内积累,谋取贸易顺差。④为了要取得国际贸易的顺差,必须出口本国出产的制造品,进口外国的原料,利用制造品与原料的价格剪刀差获利。⑤必须将本国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保留给本国产业。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培植新兴产业(“幼稚工业”),也是为了给本国人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新重商主义本来就是麦金农、克鲁格曼等人总结美国70年代以来的外贸保护主义政策发展起来的,因其所描述的政策很象15世纪的重商主义而得名。当然,他们之间有诸多不同。首先,新重商主义沿袭了凯恩斯通论中的分析方法,认为贸易顺差和投资、消费等一样也会产生乘数效应。因此,政府为了实现内部利益极大,刻意制造顺差。这和重商主义单纯的积累黄金的目的是不同的。再者,新重商主义的保护措施繁多且具有攻击性,甚至发展成一系列排他性的贸易保护集团。中国和日本是新重商主义的代表国家有道理。东亚国家为保持经济主权和金融稳定,而采取的低汇率、高储备政策称之为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新重商主义政策。它既不同于视黄金储备为经济目标,以此扩张军力,开拓贸易疆界的旧重商主义,也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对国内产业采取战略性保护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是基于金融脆弱性的发展缓冲政策。这一政策既是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式”新重商主义政策的修正,也是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以本国的福利损失为前提,为保持经济主权和金融稳定,而不得不采取的次优选择,是对由发达国家制订的非对称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运行规则的回应,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道义上的正义性。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制度的演进过程,金融脆弱性问题将贯穿整个发展过程,因而也决定了这一政策应在较长时间内实行。这一政策适应于具有高储蓄传统,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2、绝对优势理论:各国按自己最有利的条件分工生产并交换,将使资源、资本和劳动力得到最有效利用。条件:各国分工生产劳动成本比别国绝对低的产品。3、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专门从事其生产效率较高的产品,而从其他国家购买生产效率较低的产品,这对两个国家都有利。也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相互交换,均可获利。4、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角度重新表述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较有利的地位;反之,若利用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不利地位。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国际贸易一般趋向于国际间商品的价格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简答:请你用理论分析你们家乡的产业分工与贸易(16分)答:我的家乡是日照莒县,属于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资金不足的发展中经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某种生产活动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它们能否比较密集地利用相对丰裕的要素,取决于它们生产成本比例是否与该地要素结构相一致。越是能密集利用丰裕要素的生产项目,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越是需要密集投入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项目,则越是缺乏比较优势。我的家乡优势要素和丰富要素就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的产业将会取得良好的发展,而使用相对缺乏的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将不利于家乡产业的发展。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贸易一般趋向于商品的价格和要素价格均等化。丰富要素密集使用价格上升,贫瘠要素较少使用价格下跌,最终在价格相等点均衡。随着劳动力资源等丰富资源的使用增加,家乡商品价格会相应上升,而不经常使用的资源将会价格下降,从而促进贸易的发生和价格的均等化。因此我的家乡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理论,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从事商品生产,不断积累资金,研发和引进新的技术和技能,发展国际贸易和多元化经济,形成新型经济。5、消费偏好论:从消费者行为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如果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国际贸易往往会在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展开。6、产业内贸易说:解释发达国家间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经济学家发现有必要把国际贸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不同行业商品和服务发生的国际交换即“行业间贸易”。例如,澳大利亚向日本出口小麦,日本向澳大利亚出口汽车。二是同一行业内部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即“行业内贸易”。美国向芬兰出口移动电话的同时又从芬兰进口无线电话,日本向欧盟出口汽车同时又从欧盟进口汽车,瑞典向英国出口家具同时又从英国进口家具。行业内贸易也是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7、生产要素均衡增长:一国两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长,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会相应扩张。图表:生产可能性边界平行的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不会改变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价,不会改变两国的生产结构及贸易流向,改变的只是生产和贸易的规模。也叫生产要素的中性增长。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产业相对扩张),而另一部门(非密集使用该要素产业)的生产则下降(产业相对萎缩)。图表: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性外移---贸易变化。9、产品生命周期说:每一种产品都经历了一个在发达国家发明、出口、转移到不发达国家、再向发达国家出口这样几个阶段,进而构造了贸易动态均衡模型。表: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基本观点►►简答:从国际投资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在世界各国去投资?(10分)10、►►简答:波特金刚石理论(12分)论点:一个国家的内部竞争环境由四大因素形成,他们可以促进或阻碍竞争优势的创建。四大要素:(1)要素禀赋(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地位)基础要素:自然赋予(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高级要素:投资的结果(通信设施、熟练劳力、科研设施、技术诀窍……)。(2)需求状况(国内市场对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3)相关和辅助产业(国内是否有及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4)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公司的创立、组织和管理以及国内的竞争状况)第三章国际保护贸易政策1、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把国家按发展阶段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农工业阶段的国家:保护关税制度;农工商业阶段的国家: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实行保护贸易;保护的对象与时间:农业不需要保护,只有那些刚从农业阶段跃进的国家,距离工业成熟时尚远,才适宜于保护;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只有刚刚发展且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限期。保护幼稚工业的主要手段:限制进口,鼓励出口。评价:对静态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保护的目的:保护幼稚产业,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最终走向自由贸易。实践:多数保护了低效工业。现代:保护幼稚产业与融资的关系。阶段产品特征比较优势贸易方向1、创新技术密集技术创新国家→其他发达国家2、成长、成熟资本密集资本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标准化劳动密集劳动发展中国家→创新国家第四章国际贸易保护措施1、进口税(1)普通税:非关税互惠优惠国税,最高;(2)最惠国税:互惠国的优惠税;(3)普惠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实施的普遍优惠税。2、出口税:出口国海关对本国出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大多数国家都不征收出口税,因为它会削弱本国产品的竞争力。3、过境税: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或领土运往另一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4、进口附加税:即对进口商品征收一般关税以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主要有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紧急关税、惩罚关税、报复关税。反倾销税:是指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当局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在正常的海关税和费用之外的一种关税或附加关税。按照1994年反倾销协定要求,反倾销税的税额应小于或等于倾销幅度或倾销差额,即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额度。有年限限制,小于等于五年。反补贴税:目的在于为了抵消国外竞争者得到奖励和补助产生的影响,从而保护进口国的相关产业。反补贴税是按补贴数额进行征收的。5、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出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叫差价税。6、特惠税:是指对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7、非关税壁垒:除关税外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直接限制:直接限制种类、数量、金额;间接限制: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条件和标准。WTO更鼓励支付关税8、►►简答:用图表分析小国的关税的经济效应关税的经济效应是指一国征收关税对其国内价格、贸易条件、生产、消费、贸易、税收、再分配及福利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1)价格效应国际市场价格:P1,国内价格:P2=P1+T(2)消费效应(1)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PQSDREPe封闭下国内市场价P2开放下国内价P1国际市场价ACGJHBMNHN关税;abdc对可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因价格提高而由AB减至GH,既减少BN数量的商品消费。(3)生产效应进口替代品的产量由AC增至GJ,所增加的CM数量的进口替代品生产是关税的生产效应,又称替代效应或保护效应。(4)贸易效应,即征税引起的进口量的变化。征税后生产增加,消费减少。进口数量由CB减至JH。其中,所减少的BN数量的进口乃消费减少所至;减少的CM数量进口则由生产增加所至。因此关税的贸易效应为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之和。(5)财政效应,即征收关税对国家财政收入发生的影响。MJHN的关税收入。(6)收入再分配效应征税前,商品的消费量为AB,消费者剩余为RAB;征税后,商品的消费量为GH,消费者剩余为RGH,所以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GHB。然而,征收关税后,生产者由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