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依据不同文体来设计教学——小学语文课例研究安溪县湖头中心学校钟少雄依据不同文体来设计教学《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一、古诗教学[一]低年段的古诗教学1.《课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2.课例1《画》(一年级上册)①课时安排:一课时②教学重点: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4个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③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激发兴趣。1.配乐朗读,图文结合,激发兴趣。2.学生看书自由朗读,不懂的字借助拼音读。(二)再读古诗,读通读顺。1.借助生字卡片拼读11个要求会认的字。2.说说怎么记住字形(11个会认的字)。△认识偏旁“辶”一、古诗教学3.再读古诗,尽量把古诗读通读顺。(三)逐行逐句朗读,理解诗义。1.逐行逐句朗读,用答问的形式理解诗义,知道课文是一首谜语诗。谜底——画。2.按节奏朗读,读出诗韵。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四)想象画面,感情朗读(五)背诵古诗,感受语言美一、古诗教学[二]中年级古诗教学1.《课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2.课例2:《咏柳》(三年级下册)①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咏柳》,第二课时《春日》②教学重点:学会本首诗的7个生字(其中5个会写);背诵古诗;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古诗课题(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读音:①难读的字:妆、垂、绦②撮口音:玉、绿一、古诗教学2.诗意:①咏——吟、唱;用诗词来叙述。②赞美春天柳树的七言古诗。(三)理解诗义,品读诗句。逐行逐句理解诗义,借助注释和字典。(禁止把诗义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但学生必须人人会讲诗义)(四)想象画面,体会意境。1.听乐曲,想画面,而后徐徐道来。2.播放春天图景,学生欣赏画面。(五)链接诗句,拓展阅读。例: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六)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一、古诗教学[三]高年段古诗教学1.《课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2.课例3:《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①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泊船瓜洲》《秋思》第二课时:《长相思》《泊船瓜洲》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是怎样表情达意的。二、唐宋词、元曲的教学1.唐代词:《渔歌子》(四下)2.元曲:《天净沙•秋》(六上)课例4《渔歌子》①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渔歌子》②《渔歌子》教学重点:背诵这首词,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③教学过程:(一)吟诵比较,了解词的特点。1.出示古诗画面《咏柳》《望庐山瀑布》,学生吟诵相应古诗。2.出示古词《忆江南》的画面,指名吟诵《忆江南》3.说说词的特点。4.导入新课《渔歌子》二、唐宋词、元曲的教学(二)诵读词句,感知词之味道。1.学生自由朗读2.检查读的效果:①生字:鹭、鳜、箬、笠、蓑②读通读顺3.读出词的味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的方式可多样)二、唐宋词、元曲的教学(三)品读词句,感受词之意境A.品读风景1.学生轻声读词,画出景物;2.指名汇报,然后按顺序读景物(共9个词);3.边读词边想象景物的颜色、姿态或声音;4.交流: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配乐吟诵,读出江南的风景如画。二、唐宋词、元曲的教学B.品读词人1.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渔翁?2.你是怎么感受他的悠闲自在?3.理解“归”的意思。提问:词人为什么“不须归”?4.简单介绍词人张志和。5.小结词人“不须归”的原因。配乐朗诵《渔歌子》,读出词人的轻松愉快。(四)链接拓展,回味延伸。1.背诵《渔歌子》2.拓展张志和《渔歌子》其余四首(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讲)二、唐宋词、元曲的教学3.总结全文,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第二课时任务)(五)作业: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词。三、诗朗诵△课例5:《中华少年》(六上)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歌,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教学过程:①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总起——祖国养育我——艰难历程——我的誓言——总结②分角色朗读,重点指导一、二个小节。③表演朗诵,读出深情。(队形)四、文言文的教学△课例6:《伯牙绝弦》(六上)1.《课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熟读朗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本课的故事。3.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特别是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的理解是有较大的难度。4.教学时数:1-2课时5.教学过程:四、文言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板书。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古代朋友间真挚友情的感人故事——《伯牙绝弦》。2.读题质疑(带着疑问学习)二、纵情吟诵(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聚焦第1-4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1.展示读——按课文句子顺序读读正确、流利四、文言文的教学2.模仿读——按人物朗读。把四句话变换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生合作读,读出停顿、读出韵味。)四、文言文的教学3.思考读——按总分结构读并理解字词。①出示插图,了解伯牙、子期何许人也,找出写两人特点的句子。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述句)②“善鼓琴”“善听”的句子。分述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总结句)△朗读句子,引导理解总分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意思。四、文言文的教学③理解“善”在文中的不同意思。④理解“所念”与“必得之”在文中的具体表现。△第4句是2—3句的总结句。⑤强化总分结构(再读)4.想象读——语言表达训练5.拓展读——拓展课文6.诵读——由扶到放,指导背诵。(填空式引导背诵)四、文言文的教学三、读懂故事1.是啊,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让他们彼此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就在相会之日,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引出最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配乐朗读。△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2.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总结学习古文的方法。3.再读古文,续编故事:假如你就是苦苦等待知音的伯牙,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呢?四、文言文的教学四、传唱知音(一)浏览课文的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二)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诵读全文。(三)布置作业:把《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让“知音”的故事传诵下去。五、记叙文、散文、名著(节选)的教学课例7《搭石》(四年级上册)1.课文分析:《搭石》属于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难点是怎样在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2.课时安排:2课时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搭石”图片,导入课题《搭石》教学设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新词读音。①检查“会认”的字组成的词语②检查“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难读的字词:溪水猛涨脱鞋挽裤谴责懒惰协调有序人影绰绰3.指导读难读的长句子。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把音读准确。《搭石》教学设计(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眿络。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作批注。2.交流,适时板书。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3.结合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标要求)4.教师小结谈话。《搭石》教学设计(四)研读第一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自然段,画出写搭石的句子。2.说说“搭石”的特点,并读读句子。3.思考:家乡的人们为什么要在小溪中摆放搭石呢?△交流句子,抓住“脱鞋挽裤”进行体验教学4.引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5.学习小结。《搭石》教学设计(五)指导书写生字1.观察生字表,让学生提出哪些字比较难写,提醒大家注意。2.老师指导写“暴、猛、惰、衡”。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重点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11个生字,每个写3遍;课标:10分钟写字)4.交流、展评(六)布置作业1.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2.熟读课文《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课文2-5自然段,回归整体;小练笔(一)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2.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板书: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二)精读2-5自然段,感受美。1.先寻找美以课后问题作为整体感知(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搭石》教学设计2.再感受美①图景美——看得见(观察)②心灵美——看不见(体验)△教学方法:3个自然段3幅图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交流,老师顺学而导(品词析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3.小结:结合学习第5自然段(三)再读课文,迁移写法,书写美。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怎样发现美的?(选择一个自然段,一幅图景来讲)《搭石》教学设计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①小组交流②班上引导③动笔写△写景状物的文章很多,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因素:①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②观察方法:看、听、闻、想、摸、五官并用,想象体会③描写方法:形状颜色大小滋味④写作特色: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课例8《草船借箭》(五年级下册)1.教材特点:①名著节选,凸显小说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之一;②属于叙事文体,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课时安排:2课时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思路: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设计教学。(一)介绍名著,了解当时的战局1.节选自《三国演义》2.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大军《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二)读题设疑,激发阅读兴趣1.草船借箭,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用什么方法借箭,借箭的结果如何……2.引出课后思考题: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1.检查生字词读音:①会认的字词②会写的字词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3.指名按自然段轮流读,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成四部分。A.第1自然段B.第2-3自然段C.第4-5自然段D.第6-9自然段《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四)精读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