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一、社会与社会系统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有机总体,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也称社会系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的基本观点: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和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第三,社会系统思想。第四、马克思阐述了社会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个体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统一的局面。所谓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1、交流功能。人类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从而保持和发展了人们的相互关系。有些其他动物是有语言的(比如大猩猩、海豚),有些则无语言(比如长颈鹿),但都可以交流,有语言的可以依靠语言去交流,但所有动物都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交流。3、导向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个体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个体的思想、行为的方向。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风俗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4、继承发展功能。个体的生命短暂,个体一代代更替频繁,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一个物种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积累和发展。第二节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运行所谓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基本内容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1.纵向运行,即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社会系统在其前后相继的纵向运行中表现出了如下一些基本关系:第一,继承关系,即后来的社会接受了过去社会所留下的遗产。人类社会今天所以形成了如此灿烂的文化,在很大程度是由于继承了数千年以至数万年的历史成果。当然,继承关系是没有价值趋向的,即所继承的不一定都是好的东西。历史上的一些糟粕现象,也常常被后来的社会系统或某些子系统所继承。第二,变异的关系,社会纵向运行虽然继承了过去的东西,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社会的变异有多种表现:有些仅在原来基础上发生微小的变化,如人的形体的变化;而另一些则是巨大的变化,甚至是根本的变革与创新,如社会由无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文字等精神文化的创造、蒸汽机等物质文化的发明。当然,无论怎样的创新,它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我们总可以从原来的社会系统中找到它的根源或根据。第三,中断的关系。在社会纵向运行中,有很多东西被历史发展所抛弃。有些是因条件变化了,后来已无存在的必要;但另一些是至今仍有存在价值的,却因种种变故,出现了发展的中断,如我国历史上一些古方、古法、古书、古典的失传等。2.横向运行,即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社会横向运行与社会纵向运行一样,也表现出了一些基本关系:第一,交叉与渗透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各要素、各系统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政府本是政治系统的重要因素,但它却总是同时承担着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思想功能。第二,制约的关系,即社会某些要素、子系统的功能的发挥会限制和约束另一些要素与子系统的发展。如经济的不发达常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如法制系统的健全,约束了违法行为的发展,现代人口理论的发展限制了无计划人口再生产状况的发展。第三,促进的关系,与制约关系正相反,它指一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对另一系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就是相互促进的。第四,转化的关系,即一种要素转变为另一种要素、一个系统的问题转变为另一系统的问题。例如,一对本来是业缘关系的同事,通过接触,建立了感情,便可能发展为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总之,无论纵向运行还是横向运行,社会诸要素与诸系统都表现出了相互联系、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特点。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在社会要素、社会各个部分交互作用下,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主要有:(一)综合性原则。首先,指对社会运行评价的全面性,即对社会作多系统、多因素、多层次的全面的考察。其次,指对社会运行评价的整体性。社会运行的状况最终要通过整体的运动表现出来,局部运行和发展的状况归根结柢要通过它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显示出来。整体效益是衡量社会大系统以及各子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二)协调性原则。社会系统及其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之间要相互配合,首先是结构性协调,即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较合理的比例关系和排列方式、较严密的组织构成;其次是功能性协调,即社会各系统的活动和作用相互配合和促进;最后是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协调。③满足需要的原则。这是衡量社会运行状态的根本原则。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和社会运行的推动者。所谓社会运行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的运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最终要用人类自身发展的状态来说明,直接标志就是人类需要满足的程度。它是前两个原则的落脚点。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的几种角度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角度1、宏观社会: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2、微观社会:是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1、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或互动,是一个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2、群体关系: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3、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规范体系。三、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1、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2、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3、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社会关系。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