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基本结构长安大学刘强三、社会基本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基本结构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是由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其他结构氏族部落民族家庭…社会基本结构社会系统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它们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结构,其中生产力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系统结构的根基。所以,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首先应从分析构成经济结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系统入手。(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理环境生产力社会意识结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重要力量1、生产力(1)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有着不同的提法,基本上是两种涵义:一是从总体及一般意义上所作的研究与规定,通常称为广义的生产力;二是从各个不同视角所作的研究与规定,通常称为狭义的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广义上使用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即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2)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即构成生产力的硬件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部分。另一类为非实体性要素,亦称为渗透性要素,即生产力的软件要素,根据其作用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智能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等;另一类为运筹性要素,主要指管理。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劳动资料:是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手段。其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引入生产领域的被加工的东西(自然体和原料)。生产力的非实体性要素生产力中的非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附着性、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非实体性要素中智能性要素;管理、分工、协作等属于运筹性因素。生产力要素体系论(个人观点)(生产力要素层次示意图)(生产力要素体系示意图)(3)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总体上看,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体现在物质技术构成和社会结合形式两个方面。物质技术构成,是指劳动者与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相结合,或者说,劳动者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社会结合形式,是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它主要表现为社会集体性生产和个体性生产的区别,分工和协作及其相互关系是其主要内容。(4)生产力的内在矛盾运动主体的需要以及不断发展着的需要与客体对主体需要的不能完全满足的矛盾。人的天然器官功能的有限性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限性的矛盾运动。(5)生产力的发展及历史演变生产力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即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和自动化生产。这三个历史形态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生产力发展演变一览表历史形态(阶段)社会形态生产力发展的性质(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量)科技时代起止时间生产力演变速度生产力要素的演变物质技术构成(技术形态)社会结合形式(经济形态)物质技术构成社会结合形式手工生产阶段原始社会劳动者与石器相结合自然经济石斧、石刀、陶器、骨器等原始粗笨的手工工具以纯生理因素为基础的自然分工;狭小范围的集体劳动石器时代公元前300多万年—公元前2000年300多万年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为主的实体性要素起作用奴隶社会劳动者与铜器相结合铜器物,木制工具;甲骨文简单协作,大规模使用奴隶的集体劳动铜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5世纪2600多年封建社会劳动者与铁器相结合各种铁器工具;比较专门化的手工工具个体生产、手工劳动、自然分工铁器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18世纪2200年左右大机器生产阶段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与大机器生产相结合微电子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纺织机等各类大机器;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原子能等各种能源;计算机等各种自动化工具有着严密的分工和协作的社会化劳动,且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紧密,协作关系更复杂蒸汽机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19世纪中100年左右电气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20世纪初70年左右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与大机器、自动化相结合核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20世纪中50年左右科技、管理等非实体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世纪中—20世纪80年代30年左右自动化生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者与发达的自动化工具相结合产品经济计划经济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武装社会成员社会产品极大的丰富;消灭了一切剥削和差别,完全平等(1)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即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与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经济关系。2、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是由内部诸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三,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消费关系。(3)生产关系的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为标志,历史上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属于这一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属于这一种类型。3、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具有双重身份:它相对于生产力而言,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是以生产关系的身份出现的。它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是上层建筑建立的基础,是以经济基础的身份出现的。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智能性因素•传承性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及其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和消费(二)社会政治结构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两种类型:(1)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2)政治上层建筑或实体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艺术哲学…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构成图(2)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即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治机关、政党组织等设施的总和。国家是政治结构的核心。(2)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政治设施法律制度社会政治结构法律设施·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政权法庭以宪法为代表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狱警察…社会政治结构示意图国家:国家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就其产生而言,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就其实质而言,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施其政治统治的暴力工具。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它表明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处何地位。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它表明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和手段实施自己的政治统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3、社会意识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由一切意识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既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也包括自然科学,无阶级性的社会科学等,既有先进的思想,也有腐朽的观念。每一时代的各种意识现象和全部精神产品,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状况。3、社会意识结构社会意识结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上层建筑)社会科学部分政治法律道德社会关系大多数社会科学特点:阶级性科学逻辑学形式学修辞学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地理学无产阶级社会意识的构成(1)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反映,是个体实践的产物,包括个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群体意识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群体实践的产物。群体意识包括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团体意识、阶层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等。(2)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不系统、不定型、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感情、情绪、意愿、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社会意识形式是自觉建立起来的,以特定的形式和较为严整的体系表现出来的社会意识,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政治和法律思想、科学、哲学等形式。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结构之关系经济结构是基础;政治结构是核心;意识结构是灵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本单元结束谢谢同学们!